利伐沙班在房颤消融围术期使用方法及疗效观察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探讨本中心利伐沙班在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一步分析利伐沙班不间断与间断两种抗凝策略的使用方法及优劣,详细描述利伐沙班不同抗凝方法使用流程。以期对围术期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提供参考。[方 法]:连续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共90例,据患者意愿选择利伐沙班或者华法林抗凝,以利伐沙班抗凝治疗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华法林抗凝治疗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围术期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其中,研究组在使用方法上随机分为不间断组及间断组两个亚组,每组30人,探讨不间断及间断抗凝方案的实施方法及优劣。研究组患者术前服用利伐沙班抗凝至少3周,据肾功能选择用量,常规20 mg/日,中度肾功能损害15 mg/日,其中不间断组患者术前6-12小时停服利伐沙班,不需胃肠外抗凝药物桥接,间断组患者术前2天停服利伐沙班,改为低分子量肝素钠4250IUaXa每日二次皮下注射进行桥接,至术前6-12小时停用。对照组患者术前服用华法林抗凝至少3周,常规监测并维持国际标准比值达标,术前2天停服华法林,改为低分子量肝素钠4250IUaXa每日二次皮下注射进行桥接,至术前6-12小时停用。所有患者术中房间隔穿刺成功后经长鞘注入100IU/Kg普通肝素,每过1小时追加1000IU。术后6小时均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4250IUaXa一次,然后分别于下一次预定给药时间(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12小时后)继续延用术前所使用的口服抗凝药2月。观察各组术前3周至术后2月内出血事件、具有临床症状的栓塞事件及死亡等并发症。[结 果]:1.基线资料: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房颤类型、肌酐清除率、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CHS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合并疾病病史、用药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间断组及间断组亚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一般终点:手术时间上不间断组99.1 ±35.8min,间断组95.4±34.1min,对照组97.0±34.7min,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21)。术中肝素用量方面不间断组6733.3±1048.3IU,间断组6833.3±949.9IU,对照组6966.7±927.9IU,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651)。围术期间断抗凝患者桥接次数平均5次,明显多于不间断抗凝患者平均1次。以华法林抗凝患者抽血次数显著多于利伐沙班抗凝患者(P=0.001),在挂号费、差旅费方面显著高于利伐沙班抗凝(P=0.001),围术期抗凝综合费用上利伐沙班比华法林更具优势(P=0.001),不间断组也比间断组所需费用更低(P=0.003)。3.疗效终点: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具有临床症状的栓塞事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间断组及间断组亚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终点:研究组有1(3.3%)例不间断抗凝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出现牙龈出血,有1(3.3%)例间断抗凝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出现右上肢血肿。对照组术后有3(10.0%)例出血患者,其中2例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穿刺点周围皮肤淤青,1例为持续性房颤患者发生穿刺点血肿。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出血事件分级为轻度出血,均未出现中、重度出血事件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间断组与间断组亚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3.3%/3.3%/10.0%P=0.613;3.3%/3.3%P=1.000),三组致出血事件与房颤类型无关(P>0.05),三组致出血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但是,不间断组桥接部位出现更少淤青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因考虑与低分子肝素有关而未计入抗凝安全终点事件。[结 论]:1.围术期利伐沙班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华法林无差异,均不受房颤类型影响,致出血严重程度无差异,但所需抗凝管理综合费用利伐沙班更低,可作为围术期华法林抗凝的替代选择。2.利伐沙班不间断及间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无差异,由于不间断抗凝方案围术期护理更方便、减少桥接带来的皮肤淤青并发症、抗凝管理综合费用更低,有望被更多患者及医生接受。
其他文献
[目 的]动、静脉的分子指纹EphrinB2、EphB4可互为配体激活对方,通过ERK1/2信号通路调节上游关键因子VEGF的表达及内皮细胞修复,从血管重塑的始动阶段维持动脉结构及功能的稳态,可能是抑制动脉负性重塑的核心机制。拟从“动、静脉分子水平差异”入手,在细胞层面探讨VEGF-ERK1/2对动脉分子指纹EphrinB2表达调控,为“维持动脉稳态”提供细胞学依据,为抑制动脉损伤后负性重塑提供新
三维超声结合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二尖瓣反流患者瓣环立体结构及动态变化[目 的]二尖瓣(mitral valve,MV)组成成分复杂,任一成分的病变均可导致二尖瓣功能不全,发生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MR根据病因和发生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二尖瓣反流(primary mitral regurgitation,PMR),继发性二尖瓣反流/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unctiona
[目的]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大流行正在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威胁。高血压患者感染了 SARS-CoV-2后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新冠肺炎疾病特征,甚至加重死亡率。目前尚无报道阐明高血压患者与新冠肺炎疾病之间的关系,且无继续服用卡托普利降压药后是否会加重心脏或肺损伤的报道。因此,本文为阐明高血压患者感染SARS-CoV-2后服用卡托普利降压药是否会对心脏及肺组织产生损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高血压患者感染S
[目 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及血乳酸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及血乳酸浓度及代谢性酸中毒对于评估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为评估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寻找一个更加方便、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方 法]我们纳入从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这一年内在联勤保障部队920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冠脉造影发现冠脉狭窄≥50%,明
[研究背景及目的]研究背景: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是近年来缺血性心肌病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证实,IPC可以保护缺血心肌,IPC即通过短暂、可逆的心肌缺血发作,来增强心肌对后续的缺血性损伤的抵抗力。而一定强度的运动作为一种应激,也能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反复多次短暂一定强度的运动便可诱发心肌短暂多次的缺血,从而产生IPC
[目的]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大多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尚解决的难题。我国人口数量多,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尽管治疗水平较前有很大进步,但我国的患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且死亡率较高,再住院率也呈上涨趋势。非药物器械治疗发展迅速,但心力衰竭当下的主要治疗策略仍是药物治疗,然而近20年来相关药物的研发并未取得显著进展。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肌细胞损伤引发心室重构造成的,因此对保
[目的]探讨CHIVA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方法]收集并统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9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满意度、术后外观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术口感
[目 的]分析血清可溶性肿瘤抑制因子2(soluble ST2,sST2)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是否可以作为诊断HF的新型独立指标,同时探讨sST2联合传统HF标志物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检测是否对HF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并进一步探寻血常规、生化检验等指标中是否
[目 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心脏疾病,其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为AMI的最佳治疗方案,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了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手术治疗过程中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损伤,进而引起内部弹性纤维板断裂,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联合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对房颤患者左心房结构及功能进行评价,并对其左心房自发显影、血栓形成情况进行预测。[方法]选取确诊房颤患者78例:根据房颤性质分为阵发性房颤组46例,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