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与《哈姆雷特》的延宕主题比较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姆雷特》和《离骚》两部文学巨作在中西方文学史上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自从它们面世以来,就受到读者喜爱和学者们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两部文学作品所进行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不断涌现。两部作品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其中的一个相似处便在于作品主人公哈姆雷特和屈原在需要作出重要决定的关键时刻都选择了延宕。他们一再延宕,他们因为延宕而痛苦,而等待他们的最终都是死亡,哈姆雷特死于他杀,而屈原死于自我溺亡。两部作品的悲剧结局都是作者对当时所处社会不满的真实写照。
  关于哈姆雷特和屈原延宕的原因,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平行比较研究方法,将从心理分析学、宗教和伦理三个方面,分别对《哈姆雷特》和《离骚》的延宕主题进行研究。对于《哈姆雷特》中的延宕主题,学者们众说纷纭,讨论已几近泛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对于《离骚》中的延宕主题研究,却鲜有学者涉及,仅有少量研究从心理分析学的生本能与死本能方面对屈原延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作者将结合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作者的观点进行多方位的探讨,着力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来对屈原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并从楚国巫文化对屈原的影响及他的忠君爱国伦理方面来分析他延宕的原因。作者认为,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延宕主题进行比较分析,将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视野去了解屈原及其作品,去了解楚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作者希望通过借助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雷特》在世界范围内所享有的声誉及影响,将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屈原的爱国主义影响力并传播中国的文化。此外,作者对两部作品延宕主题进行的平行比较研究并不妨碍有关两部作品之间可能存在影响关系的推测。通过研究中西方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所创作作品的相同主题,作者希望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哈姆雷特》和《离骚》的延宕主题进行比较分析,作者发现哈姆雷特和屈原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延宕。根植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中,文化根源的差异必将导致莎士比亚和屈原对延宕这一相同主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莎士比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影响。哈姆雷特在为其父复仇过程中不断延宕,以牺牲五个无辜的生命为代价;而屈原主要因为他的爱国主义情怀而延宕,他比哈姆雷特更高尚,而从所表达的主题上来看,作品《离骚》的伟大之处也便在于此。从伦理角度来看,《离骚》所体现出的社会价值大于《哈姆雷特》这部作品,通过比较分析,《离骚》将得到升华。
其他文献
期刊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作者菲茨杰拉德通过讲述盖茨比从白手起家到跻身上层社会再到爱情破灭、命丧黄泉的故事,反映了"美国梦"的悲剧色彩。2013年改编自该小说的同名电影利用强大的明星阵容、华丽的服装和建筑再现了这一经典的作品。本文通过比较《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与电影在叙事技巧、人物塑造、叙述分层等方面的异同,领略小说叙事和电影叙事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学位
学位
多端直流配电是未来电网的重要形态之一,其电压控制主站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系统稳定性能。本文针对多端直流配电系统,选取手拉手典型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便捷的电压控制主站选取分析方法,涵盖主站直流电压控制环路构建、从站模块等效阻抗建模,以及适用于主站选取分析的全局传递函数,并以稳定运行边界优劣作为选取分析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当选取不同换流站作为主站时,利用所提方法进行系统稳定运行边界的比对研究,并分
期刊
目的观察一种过氧化氢低温消毒液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该过氧化氢低温消毒液杀灭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含乙醇防冻剂的16g/L过氧化氢消毒液在20℃条件下,对载体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用0.5、1.0和2.0min,杀灭对数值均
在中国高校,作为英语学习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英语写作是最薄弱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写作教学也未得到足够重视,常被认为只要掌握一定词汇量、语法正确、学生便能写出一篇好文章。然而在每年的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学生作文却被发现是语言贫乏,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等等。  作为显性修辞的修辞格,尤其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格,对写作效果的提升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选择一些常用的英语修辞格,进行以写作运用为
学位
第二语言口语流利性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评判学生外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二语语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的关注,这也为二语口语流利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语块是能表达一定意义且具有相对完整结构的、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的多词单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使用与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上,结合口语流利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高三年级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