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局部解耦稳定控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h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系统紧急控制是保证电力系统经济、可靠、安全运行的有效措施.复杂电力系统的紧急稳定控制需要根据运行工况和故障方式,来确定所应采取的控制对策.因此紧急控制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在线实时决策方式,它在控制装置检测出系统故障后,根据当时的运行方式及实际的故障方式进行计算,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决策并付诸实施.为了能够实现在线决策,本文从暂态稳定理论入手,提出了一种局部解耦的暂态稳定分析理论.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耦方法和相应的角度参考坐标,角速度中心(COV)参考坐标.COV的概念从一开始就是在局部系统的范围内提出,具有先天的局部解耦性.COV坐标下的状态量在一个局部系统内就可以测量和计算得到.文章重点基于两机系统,给出了COV的概念、性质和原理性算法.在深入地研究了一个两机系统COV参考坐标下的功角特性曲线之后,仿照单机无穷大母线系统的等面积准则,对发电机在COV坐标下的功角特性进行了讨论.阐述了COV对系统的解耦作用.这样,在COV坐标下,就可以将所需要研究的发电机单独分析.其它发电机的影响已经包含在COV的信息中.随后,文章采用了暂态能量函数理论和相平面轨迹分析理论,对COV坐标下的单机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定义出了COV坐标下的单机能量函数.根据暂态能量的变化特点构造出一套稳定指标和不稳定指标来定量评价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并提出了一种工程化的得到稳定指标的方法.这是一种用于紧急稳定控制的算法,称之为功角动能轨迹(PKET)法.其次,尝试从动力学角度入手,提出了完美相平面的概念及其成立的两要素.分析了发电机失稳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美单机相平面轨迹分析(CSPT)法,用于判断发电机的稳定性.综合运用PKET法和CSPT法,就可以得到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解耦的判断局部系统稳定性和稳定程度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在线地计算稳定程度,初步实现了紧急稳定控制装置的在线决策.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是书面交际中通过文字积极获取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两个方面。为提高理解能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开关磁阻电机(SR电机)驱动系统(SRD)是一种先进的机电一体化装置,两相激磁SR(TPESR)电机是一种新型绕组连接方式和激磁方式的SR电机,它的提出有助于降低SR电机的振动和噪声,
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看,本套教材每一模块的第二单元都有一篇阅读课文,这些文章生词多,语法杂,篇幅长,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如果我们教师还是用先学单词,再讲解课文
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英语一直是被当作一种知识来传授的。当学生迈入大学的校门,首先就会碰到这种矛盾:英语不再简单地是一种知识,而成为一种技能。所以教师的责任也就不再是简单
写作能力是反映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水平的一种综合能力。目前,写作在高考中仍然占有相当比重,写作得分是学生成绩拉开距离的关键。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学习的第二语言是英语,大多数中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汉语)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原有的汉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语言系统的掌握产生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使用,电能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供电系统和用户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对电能质量进行快速的检测和准确的分类,进而进行有效的治理是提高用电效率的重要途径。 然而,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属于非平稳信号,对这类复杂信号进行分析并非易事。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小波是进行这类处理的有力工具。 本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电能质量扰动检测和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教师适应了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目前,我们对过去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有所改变,基本做到因材施教。课堂由教师的主导者改为学生学习的引导
英语是当前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在高考改革中有所影响,但其重要的地位依旧不变,因此英语教学内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
微弧氧化电源作为微弧氧化工艺的核心设备,对微弧氧化工艺的过程和陶瓷层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目前对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的研究很少,没有一款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相关电源。基于此背景,本课题研制了一款基于数字控制的可连续调频调幅的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该电源功率达到2.6kW,满足一般微弧氧化工艺的要求。针对不对称正弦波逆变电源存在的过零点振荡现象,论文从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并阐述了电源参数和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