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β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联性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sh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广西肝癌高发区高发家族和无癌家族成员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差异表达状况,旨在探讨IL-1β表达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联。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配对纳入120名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未罹患肝癌的家系成员作为研究组、120名无癌家族成员中未罹患肝癌的家系成员作为对照组,在设计整个研究方案时将配对条件设置为: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惯、性别、民族、相同的HBV感染状态及年龄相距±5岁。本研究对象总计240例,研究组中男性成员共计62名,女性成员共计58名;研究组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1.5±17.5)岁,其中年龄小于大于25岁成员共计51名,年龄大于25岁成员共计69名;壮族成员共计92名,瑶族成员共计28名;HBs Ag阳性成员共计36名,HBs Ag阴性成员共计84名。对照组中男性成员共计62名,女性成员共计58名;对照组对象的平均年龄为(32.2±17.4)岁,其中年龄小于大于25岁成员共计51名,年龄大于25岁成员共计69名;壮族成员共计92名,瑶族成员共计28名;HBs Ag阳性成员共计36名,HBs Ag阴性成员共计84名。高发家族中先证者的直系一级血缘系数亲属(包含父母亲、子女、同胞等)共计44名;高发家族中先证者的直系二级血缘系数亲属(包含祖父母、叔伯舅、姑姨等)共计23名;高发家族中先证者的直系三级血缘系数亲属(包含堂、表兄弟姊妹等)共计13名;高发家族中先证者的直系四级及以上血缘系数亲属共计40名。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曾发生过2或3例的HCC患者的家系成员共合计有35名,曾发生过≥4例的HCC病例的家系成员共合计有85名。本实验研究利用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定量检测全部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的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成员外周血细胞因子IL-1β的总体表达水平分别为21.495(15.275,36.040)pg/m L、14.745(10.115,19.075)pg/m L,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成员外周血IL-1β的总体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Z=-4.777,P=0.000<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男性成员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0.465(14.243,29.725)pg/m L、13.076(9.610,18.925)pg/m L,两组间男性成员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经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别显著(Z=-2.731,P=0.006<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女性成员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3.700(17.063,42.709)pg/m L、15.365(10.865,19.200)pg/m L,两组间女性成员IL-1β表达水平经统计学对比显示存在显著差异(Z=-3.922,P=0.000<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壮族成员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0.265(14.082,35.965)pg/m L、12.530(9.360,17.133)pg/m L,两组间壮族成员IL-1β表达水平经统计学对比显示存在显著差异(Z=-4.287,P=0.000<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瑶族成员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7.550(20.913,38.200)pg/m L、19.700(17.028,24.538)pg/m L,两组间瑶族成员IL-1β表达水平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别显著(Z=-2.072,P=0.038);研究组和对照组人群中年龄小于等于25岁成员的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1.550(16.524,41.070)pg/m L、15.580(11.170,18.800)pg/m L,两组间年龄小于等于25岁成员IL-1β表达水平经统计学对比显示差别显著(Z=-3.065,P=0.002);研究组和对照组人群中年龄大于25岁成员的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1.100(14.163,31.229)pg/m L、13.050(10.010,19.200)pg/m L,两组间年龄大于25岁成员IL-1β表达水平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Z=-3.686,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HBs Ag阳性成员的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17.750(13.988,20.808)pg/m L、15.045(11.413,18.838)pg/m L,两组人群之间HBs Ag阳性成员IL-1β表达情况相比较差异显著(Z=-2.074,P=0.038);研究组和对照组HBs Ag阴性成员的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4.290(16.892,42.263)pg/m L、13.885(9.435,19.488)pg/m L,两组HBs Ag阴性成员IL-1β表达经统计学对比显示差别显著(Z=-4.487,P=0.000);在高发家族成员中肝癌先证者的直系一级亲属、直系二级亲属、直系三级亲属、直系四级及以上亲属的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0.683(14.001,30.568)pg/m L、20.575(15.563,40.955)pg/m L、21.550(20.380,52.100)pg/m L、21.925(15.223,39.913)pg/m L,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肝癌高发家族中先证者直系各级亲属成员之间的外周血IL-1β表达经统计学对比无显著差别(Z=1.648,P=0.642);在高发家族中发生2~3例肝癌病例和发生大于等于4例肝癌病例的家系成员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分别为20.150(11.300,40.450)pg/m L、21.900(16.962,33.850)pg/m L,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肝癌高发家族中具有不同肝癌病例数的家族成员间差别不明显(Z=-1.331,P=0.183)。本实验研究中原发性肝癌先证者(n=60)共选自广西肝癌高发地带的18个肝癌高发家族,其中男性原发性肝癌先证者共合计为46例,女性原发性肝癌先证者共合计为14例,即本研究中男性成员原发性肝癌罹患率为76.667%,女性成员原发性肝癌罹患率为23.333%,男性成员的肝癌罹患率远远大于女性成员。结论(1)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体内IL-1β高表达可能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存在一定的关联性。(2)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体内免疫微平衡紊乱可能发生在肝癌发生之前。(3)HBV感染并非是导致肝癌家族聚集性发生的唯一因素,遗传易感性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毒蛇咬伤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常见公共卫生问题,除了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之外,毒蛇咬伤还会给受害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境内剧毒类毒蛇有十种,被俗称为“中国十大毒蛇”。银环蛇属神经毒类毒蛇的一种,被其咬伤后,伤口局部症状轻微,但数小时内患者便出现全身中毒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肌麻痹,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骤停,死亡率极高,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银环蛇咬伤中毒后,治疗首选及早注射抗银环蛇毒血清。
目的:通过梅毒皮损的炎症模式及免疫组化螺旋体分布模式分析进一步探索皮损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例梅毒血清阳性组织标本的临床皮损表现、血清学试验及组织病理学炎症细胞分布特征,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皮损组织中梅毒螺旋体的分布情况,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所得数据。结果:1.来自研究的18例梅毒组织标本,患者年龄为1岁至54岁。受累
目的:系统评估二甲双胍治疗与胰腺癌患者生存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2月28日前关于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胰腺癌患者的所有相关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的标准进行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估,提取资料及相关数据,汇总各研究
目的和意义:观察量化脑电图对神经重症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能力及临床价值,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相对频带能量等量化脑电图参数对神经重症昏迷患者预后预测的可行性;分析量化脑电图参数与神经重症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适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使用的脑功能监测手段,提高意识障碍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度,指导诊疗计划的制定及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病
目的1、通过检测小鼠口腔鳞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不同时期及不同器官(淋巴结,骨髓)微环境中CD8+T细胞、CD28+T细胞、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 cells)数量的变化,初步探究不同微环境下CD8+T、CD28+T、MDSC(CD11b+,Gr-1+)细胞对口腔癌淋巴道转移的靶向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构建Balb/c小鼠口腔鳞癌淋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性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病原学类型和预后的相关性,为血流感染性脓毒症心肌病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入院查两侧血培养阳性且诊断脓毒症的患者共169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共98例符合。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阳性菌组(Gram-positive bacteria,G+)(
目的:二尖瓣成形术是目前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要术式,随着微创技术在心脏领域的应用,各大机构参与学习但报道结果不一。本研究总结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心脏外科胸腔镜下微创小切口二尖瓣膜成形技术的经验及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将小切口二尖瓣成形术与正中切口二尖瓣成形术进行对比,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2017年1月份起,至2019年12月份的49例患者,其中23例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时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被确诊为PDR的患者47例47只眼纳入本前瞻性随
目的:评价全麻下手法复位对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7岁~71岁(46.53±13.34岁)。32例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颅骨牵引并分为两组,手法复位组术前全麻下行手法复位,单纯颅骨牵引组术前单纯行常规颅骨牵引。手法复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8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患者发病情况、生化及并发症情况,总结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不同起病年龄段的T1DM患者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Ketoacidosis,DKA)的影响因素是否有差异,为不同起病年龄段T1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