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多中心调查及鱼藤酮保护肝衰竭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肝衰竭是(Acute Liver Failure,ALF)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肝功能严重损害,相对于成人的ALF,儿童急性肝衰竭(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pALF)病因复杂,起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目前仍是儿科重症医学面临的救治难题之一。目前采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在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中大大提高了ALF患者的存活率,但是目前对于具体的方式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解热镇痛药,过量摄入APAP可导致ALF。鱼藤酮(Rotenone)主要来源于Lonchocarpus和Derris物种的根和茎,是线粒体呼吸链(MRC)复合物I的强抑制物。本研究中,为了确定线粒体复合物I在APAP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我们用线粒体复合物I抑制剂鱼藤酮处理小鼠,然后暴露于APAP,发现鱼藤酮对APAP肝毒性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通过抑制异常线粒体的活动和随后的线粒体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保护APAP所致ALF。目的:1、构建多中心联合临床研究协作网,开展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进行治疗小儿急性肝衰竭多中心研究,比较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2、动物实验观察鱼藤酮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3、探讨鱼藤酮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多中心联合临床研究协作网,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联合包括北京市儿童医院在内的共27家国内三甲医院的PICU,构建多中心联合临床研究协作网,应用统一的入组诊断标准、随机数字法随机方案,将入选病例分成两组,A组:持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血浆置换(TPE)+标准内科治疗的方案(SMT);B组:必要时CVVHDF+TPE+SMT的治疗方案作比较。进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儿童急性肝衰竭中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比较两种不同强度的血液净化治疗对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2、动物实验,观察鱼藤酮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1)探索合适的对乙酰氨基酚剂量,构建稳定的BALB\c小鼠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致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2)鱼藤酮饮食喂养小鼠,与正常饮食组小鼠对比,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病理观察肝损伤情况,观察治疗剂量鱼藤酮对小鼠肝脏的影响。(3)将7-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入A组:对照组(Vehicle),B组:对乙酰氨基酚肝衰竭(APAP),C组:鱼藤酮预处理+APAP肝衰竭(APAP+Rot)。ELISA方法测定急性肝损伤指标,及病理观察肝损伤情况。3、探讨鱼藤酮对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1)qRT-PCR法测定三组动物肝脏mtDNA水平;(2)Western-Blot法及qRT-PCR法测定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观察鱼藤酮治疗减轻APAP所致氧化应激反应;(3)qRT-PCR法测定肝脏组织内炎症反应指标,观察鱼藤酮治疗减轻APAP所致急性炎症反应;(4)Western-Blot法及qRT-PCR NADPH氧化酶4表达的影响;(5)观察线粒体复合物III嘧菌酯(Azoxystrobin,AZOX)处理对APAP诱导的小鼠肝毒性的干预作用。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国内15家三级甲等医院PICU病例共188例,严重脓毒症是儿童急性肝损伤的最主要原因,药物性肝损害中主要致病因素是对乙酰氨基酚,占所有病例的12.2%。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人工肝治疗患者比较,28天存活率分别为58.33%、55.32%,90天存活率分别为52.08%、46.8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生化指标比较,人工肝开始治疗后第1天两组相比,持续治疗组ALT水平明显下降,第5天,两组间ALT、AST水平相比,持续治疗组均显著下降。治疗的第5、7天,持续治疗组较必要时CRRT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两组间凝血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血常规的检测发现,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组Hb及PLT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B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Glasgow评分(GCS)比较无差异。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住院总费用和人工肝治疗费用的比较,持续CRRT组ICU住院总费用显著上升,人工肝治疗费用显著增加,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鱼藤酮毒性实验发现,250PPM浓度鱼藤酮对于小鼠肝脏病理及血生化ALT、AST无显著影响。通过腹腔注射300mg/kg APAP溶液,成功建立稳定的APAP肝损伤小鼠模型。APAP给药24小时后观察到APAP治疗导致肝脏中心小叶坏死,鱼藤酮预处理显著减弱细胞坏死。生化检测Vehicle组、APAP组及APAP+Rotenone组血浆ALT分别为:82.86±68.49 IU/L,17825±7731 IU/L,2125±3191 IU/L;三组AST的水平分别为:230.0±348.1IU/L,11950±6240 IU/L,1282±1906 IU/L。三组GSH的水平分别为8.157±1.211μmol/mg,4.42±1.386μmol/mg,7.257±1.141μmol/mg。鱼藤酮预处理显著改善APAP所致ALT、AST升高,显著抑制GSH消耗。3.qRT-PCR法检测Vehicle组、APAP组及APAP+Rotenone组肝脏组织mt DAN拷贝数和13个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三组mtD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256,0.68±0.131,1.053±0.261,鱼藤酮显著改善APAP所致肝细胞的mtDNA下调。APAP给药导致肝脏组织SOD1和SOD2在mRNA水平上的显著降低,及SOD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鱼藤酮处理可减少APAP所致SOD2下调。肝脏中增加的氧化应激标记物MDA也可被鱼藤酮预处理阻断。APAP诱导的IL-6,IL-1β和MCP-1的炎性细胞因子的上调,而通过鱼藤酮预处理,可阻断这一过程。APAP显著下调小鼠肝脏中NOX4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通过鱼藤酮处理显著逆转。与单用APAP治疗相似,AZOX预处理组同样出现大片肝细胞坏死,增高的ALT和AST血浆水平未被AZOX阻断。结论1.儿童急性肝功能衰竭仍是PICU的重要挑战。相对于必要时进行CRRT+TPE的人工肝模式,更多的血液净化治疗,虽然能够更显著地改善患者肝功能,但是并不能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最终存活率,未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依赖呼吸支持的时间,反而增加了患者对于输血的需要,显著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2.线粒体复合物I鱼藤酮可改善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以及线粒体异常。3.鱼藤酮处理,通过阻断APAP所致的肝脏氧化应激,下调炎症反应,上调NOX4的表达,保护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线粒体复合物III嘧菌酯处理无此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HAMSC)能够通过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新骨生成,修复骨缺损,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提示:HAMSC在促进血管新生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H19表达明显增高。因此,本文通过研究H19是否在HAMSC促
背景:卡波氏肉瘤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是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coma,KS)的病原体,且与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PEL)和多中心Castleman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
[研究目的]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异常,主要表现为内皮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凋亡、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合成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失调,可导致局部血管阻力增加、毛细血管收缩阻塞,出现“无复流”现象,而无复流又可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皮瓣缺血-再灌注时,皮瓣内多种细胞如内皮细胞、炎症细胞皆可大量生成IL-1β,IL-1β又可通过受体配体
背景脓毒症并发心功能不全是脓毒症休克的常见和严重并发症。超声心动图是评估心功能的最佳工具之一。然而,对于重症脓毒症,存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规超声心动图通常无法评估相关心功能不全。相比较而言,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测量整体心肌的应变(非负荷依赖性参数),从而评估相应心肌功能损伤程度。另外,脓毒症患者的应变测值的预后价值仍然不清晰。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估小鼠脓毒症相关心肌功能不全
第一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目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为下一步实验和研究提供材料。【材料与方法】1.RMSCs的分离纯化培养从5-6周龄的Sprague Dawley(SD)大鼠后腿骨中提取大鼠骨髓,用D-Hanks液稀释以充分掺入,800 rp
研究背景: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性结构,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中是较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损伤。目前为止,受损MCL的修复机制尚未得到广泛研究,这导致研究者对MCL恢复阶段中涉及的关键因素的掌握受到限制。本文旨在描述切断的MCL恢复期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进而挖掘MCL损伤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大鼠MCL模型进行
学位
第一部分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放疗小鼠卵巢功能保护作用目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一种将自粘性电极片放在皮肤特定穴位表面,通过输出一定幅度的电流经神经-体液作用影响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物理疗法。TEAS关元穴已被广泛应用于卵巢功能减退及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
第一部分:CBX7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BX7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CBX7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组织标本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包含10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I-Ⅲ期)组织与79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点CBX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BX7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的差异
研究背景:角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是一个完全无血管的组织,角膜通过复杂的血管生成机制和抗血管生成机制的平衡来保持角膜的无血管性[1]。但是在创伤、感染、炎症、角膜缘干细胞屏障破坏、缺血缺氧等原因影响下,血管生成机制占据主导地位,引起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光感受器细胞死亡是许多视网膜变性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而蛋白磷酸酶2A(PP2A)是参与光感受器细胞发育和功能维持的关键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控制细胞内多种蛋白的去磷酸化。PP2A是最多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之一。在胚胎发育和许多疾病中有重要作用。PP2A是一种由结构亚基A,调节亚基B以及催化亚基C构成异源三聚体,其中调节亚基B对PP2A全酶的复合物底物的特异性起决定性作用,而B亚基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