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生态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席卷、灾害频发,凸显出生态教育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生态文本阅读教学是实现生态教育的重要途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时间很短,学术界对生态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多。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课例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与观察法,立足于阅读教学视角对教材中生态类文本进行梳理与归纳,就生态文本阅读教学价值、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生态文本分析、生态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和策略、生态文本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指导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生态文本阅读教学实践。除绪论、结语以外,论文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着重介绍生态文本阅读教学价值。生态文本教学研究是生态美育的实践表达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生态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此章简要陈述中西方传统文化中体现的生态观,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提出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作为实现生态教育途径之一的生态文本阅读教学,既是应对生态危机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生态人的必然要求。第二章详细统计并分析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总文本数和生态文本数据。根据生态文本的总体情况、学段分布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统计分析和进一步探究选文体裁及主题表达可以发现,七年级至九年级的生态文本阅读难度逐级提升,呈现出抽象化、含蓄化、哲理化的变化特点。选文多以自然审美、动物感悟、生命关怀、生态危机为写作客体,或书写物皆着我色的主观体验,或书写动人心弦的生命故事,或书写睿智深沉的思考体悟,或敏锐地洞察世间万物书写人类的忧患与担当。这些充满张力的生态文本推倒了主题围墙,打破了时空禁锢,用风格各异的文字描述了客观世界的静观之美和主观精神的人文之美。第三章探究生态文本阅读教学现状。通过观看全国名师和一线教师的典型生态文本阅读教学课例发现,已有的教学课例多注重人类社会审视与剖析,缺少对人与自然这一基本审美关系的探索与认知。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依体定教、文本解读、以人为本的基本思路,未能彰显出文本“美”的价值。要凸显生态文本的独特的审美价值,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浑融把握文本解构与文本整合两个文本解读过程,通过激活想象、还原情境,开拓生态解读视角。第四章第四章通过现状和问题,提出优化策略。要凸显生态文本的独特的审美价值,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浑融把握文本解构与文本整合两个文本解读过程,通过激活想象、还原情境,开拓生态解读视角。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设计课堂并实施教学。本章通过具体实践检验策略,设想并结合当下教育背景探索新的教学路径,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总之,生态文本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落实生态美育、培养学生整体生态观的必要手段,生态文本阅读学习能提升学生的生态审美素养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灾害频发、生态危机加剧的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煤矿智能化开采对煤矿地质保障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煤矿地质保障技术以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煤矿采区地质条件探测和矿井生产地质超前预测为目标任务,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孔-巷瞬变电磁、反射槽波技术、定向钻探技术与装备等探测手段,为煤炭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后备资源和可靠的技术支撑,但尚不能满足煤矿智能化、无人化开采的地质需求。煤矿智能化开采对高精度智能探测技术的需求,"倒逼"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必
通过收集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意大利不同地区污染资料的分析,评估了放射性核素在环境转移模式中所用的某些参数值,并对所得估算值与通用模式采用值或其它国家获得的数值进行了比较.
期刊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以“读”为教学目的,希望通过大量输入促进输出。但这种模式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们并不能掌握并积累有效的阅读策略,阅读成绩进步缓慢;近几年,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们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培养学生大量输出为目标,但这种模式却出现了“学用分离”的现象。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学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秋芳,立足于我国本土教学现状,对输入理论和输出理论进行
刚入学的中职学生想要确立与自身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职业理想首先应建立在对自身特点和未来职业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好来自于亲身的实践体验而非依赖测试量表与理论讲授,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并挖掘自身特点、更深入的认识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本人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通过完成实践任务的方式,充分挖掘和提升综合素养,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己、认识职
期刊
“整体性”是贯穿于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准确把握地理学科整体性思想的内涵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基于此,深刻剖析地理学“整体性”的内涵和本质,挖掘有关“整体性”思想的重点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和理论意义。从内容上来说,地球表层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是整体性的根本所在。理论上讲“整体性”,一般从地理现象在时间尺度上的演化、不同空间尺度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其简约凝练的语言、物我相融的意境、丰厚的精神内涵,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代代传诵、流传至今,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体验。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要途径。国家出台了面向传统文化的系列文件,部编版语文教材增添了许多古诗词篇目,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诉求。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仍面临许多现实困境,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仍占
【设计理念】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生涯成长阶段的兴趣期和能力期。他们会以兴趣为中心理解和评价职业,并尝试做出职业选择。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带领学生体验丰富的职业种类,初步感受职业的社会意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问题情境的项目式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逐渐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近几年,项目式教学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项目式教学应用于地理教学实践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关于项目式教学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研究偏重项目成果的形成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为主要的评价主体,项目式教学的整体有效性评价仍处于
高考对人才的选拔、教学的走向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研究高考试题的难度对于教学理论的扩充以及现实教学的指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关于试题难度的研究多集中于相对难度和总体难度层面,关于试题“为什么难、难在哪里”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综合难度模型既可以对试题的难度进行预估,提前预测试题的难度特点,还可以明确该道试题到底难在哪。换言之,综合难度模型既可以评定一套试题的整体难度,还可以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也一直在寻求变革与创新。许多教师不再满足于缺乏系统组织与设计的课堂,转而探求更为高效、更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方法。“复沓法”凭借其回环复沓、一咏三叹的特殊形式,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复沓法”是指教师通过对文本构成的某一单位(字、词、句、段、篇)、提炼出的某一主旨或某一问题的非机械式重复,来组织、串联、推进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其中,被重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