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税收规避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运营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当自有资金无法维护企业经营扩展时,企业便会向外寻求所需资金。在众多的筹资方法当中,公司不可避免地会选择低成本和更为便捷的一种。股权质押作为市场一定阶段的产物,凭借其融资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成为了控股股东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股东们将其拥有的股权质押出去也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2013年,公开透明的场内质押闪亮登场,自此A股企业股权质押行为呈现爆发式增长。虽然此举能帮助控股股东筹集资金,但也让其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如股价崩盘和控制权转移等,这会使得公司承担更多的风险,增加了未来不确定性。也正因为如此,已上市企业的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逐渐受到学者和监管层的密切关注。国内由于税负较重,平均税率1也不低,不少公司采取税收规避的现象普遍存在。税收规避将企业原本应该上缴的资金留存于企业,为股东提供财富效应并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税收规避具有长期的股价提升效应,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已有文献当中关于股权质押的内容中涉及最多的就是探讨这一行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并且在探讨经济后果的文章当中,最多的就是关于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的研究,而鲜有文献从企业内部视角分析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税收规避之间的关系。在企业中,控股股东作为其中的重要成员,能够参加上市公司召开的重大决策会议,对企业的税收策略也能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很有可能得到落实。当股价下跌,公司需要追加担保资金以防被强制平仓,此时控股股东为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很有可能通过税收活动进行人为操控。基于此,本文试图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税收规避活动间的关系。首先,本文从股权质押与税收规避两个大的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了股权质押的动因、风险和效果,税收规避的度量、影响因素及相关后果,并进行简要的述评。其次,对风险管理理论、控制权收益理论、受信义务理论与公司避税理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之后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股权质押与税收规避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指明控股股东会出于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而进行利税收规避,并探讨了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及产权性质对前述关系的影响。最后,在进一步分析中还排除了融资约束理论和“掏空”假说2。基于这个层面上而言,我们主要以A股上市企业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根据分析检验结果得出三个主要结论:第一,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采取税收规避的策略,且有着股权质押行为的企业实际税率相对更低,即股权被质押的公司相对于股权未被质押的公司更倾向于实施税收规避行为。第二,控股股东持股比重越小,其所在的企业更有动机选择税收规避,这是因为持股比重较高的控股股东,其质押违约标的价值也就更大,获取其控制权所付出的成本也更高,所对应的控制权转移风险自然较低。第三,产权性质也会影响股权质押与税收规避间的关系,在面临控制权转移风险时,国有控股股东很可能在违约前就获得银行的支持来补充质押保证金所需要的资金,并不会真正地面临平仓的结果,而非国有企业一般情况下很难化解控制权转移风险,则更可能采取税后规避的方式来降低损失。因此,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在股权质押背景下,更有动机采用税收规避。最后,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还得到股权质押与税收关系的显著负相关关系只存在于低融资约束组和低掏空组,排除了融资约束以及“掏空”对税收规避的影响,进一步证明控股股东是基于维护控制权收益而进行的税收规避。在系统探究和实证检测的前提下,本文探讨的重大创新点包括:第一,股权质押作为股东实现资金融通的重要途径,在破除资金危机的同时还能保留手中的控制权,已有文献对股权质押的研究更多的放在了股东利用控制权对上市公司产生的负面影响之上,认为对股东控制权的限制力度不够,较少从公司内部视角出发,关注到控制权对股东的重要性,且股东会主动维护这一权益并抑制控制权转移风险。第二,关于股权质押背景下,控股股东面临控制权转移风险时的市值管理活动主要从盈余管理及信息操纵、降低研发投入规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而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股价下跌——控制权转移风险——税收规避行为这一逻辑进行研究的学者较少,本文基于控制权转移风险的视角分析股权质押和税收规避之间存在的联系,以期补充相关文献。第三,在立足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对股权质押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归纳,发现对这一主题的实证检验大都是将有质押行为的公司与未进行质押的公司进行比较得来的,这就忽视了单个企业质押前后公司存在的差异状况,为解决单个公司股权质押前后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实证过程中加入滞后一期的数值,并运用PSM3的方法解决差异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特殊年份进行单独验证,希望通过多种方式保证结果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定位于区域性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在盘活不良金融资产、非标资产、非上市国有金融企业产权以及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场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第一家金融资产交易所设立以来,机构数量和业务量快速增长,因监管缺位等原因导致了较多违规业务的出现,产生了背离其本身定位的异化现象,造成风险积聚。为此,监管层进行清理整顿工作,统一监管尺度,划定业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并依靠其创新迅速的特点广泛应用到其他经济领域中。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全球商贸往来的主要形式,更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的现行关联度是否仍然合适、数据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以及收入如何合理定性等税收问题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针对现有税收规则下存在的有关数字经济税收方面的
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的稳定发展,持续成长既是自身积累经验,解决发展问题,成为具有影响力之优秀企业的基础,也是社会就业、经济增长的保障。但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速变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除了新型领域和金融等领域外,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其实都不到10%,企业总体税费负担压力较大。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来缓解企业压力,政策力度不断升级,范围逐
在目前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系型数据,其中大量数据以网络数据或图数据进行展现,网络数据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反欺诈、社交网络分析、知识图谱等领域。同样的,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也存在大量的关系型数据,比如企业间的投资关系,高管与企业之前的任职关系,高管间的校友关系等等。但目前这些金融行业的网络数据还没有被完全研究进行应用,这些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的阶段。截至2019年底,上交所和
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直接税种之一,其变动既关系到财政收入水平,又关系到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双重影响下,个人所得税税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如何保证个人所得税收入的稳定增长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既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又增加了个人所得税应税人口,进而扩大了我国个人所得税规模
在我国日趋紧张资源环境约束背景下,目前部分企业任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促进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意识与责任外,环境保护税作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也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怎样合理运用环境保护税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均衡协调,也成为我国绿色税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命题。本文
当前,中国农业资源日益趋紧、农业污染日益严重,过去高投入、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国家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川省是农业和人口大省,“川茶”“川果”“川菜”“川猪”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绿色发展,才能让资源环境可持续,让
研究分析税收政策效应时,学者一般以理性经济人为前提,假定个体能够得知全部税收相关信息,从而能够感知到实际税负,据此作出的经济决策是效用最高的。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不可能获得作出决策所需的所有信息,由于具有一定偏好,因此也不是完全理性的。1956年,Herbent Simon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理论”,他认为由于决策者获知的信息有限、认知能力有限,决策者只能追求其能力范围内的有限理性。20世纪80
作为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而快速发展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依靠其较低的准入门槛、借贷操作便捷等特点,引起了很多中小微企业的青睐。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争议不断,非法集资、提现困难等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些问题发生的背后,反映了我国P2P网贷行业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网贷平台运营风险预警体系的缺失。随着我国P2P网贷行业的不断发展与监管制度的完善,P2P网贷平台运营风险的产生来源有了新的变化,了解在新的行
本文关注信息披露的决策有用性。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是我国2016年颁布的新审计报告准则中最重要的一项强制性措施,其目的是使审计工作更加透明化,报告信息含量更充分、有价值,也是与国际审计报告准则趋同的表现。关键审计事项反映了审计师经过专业判断和与客户治理层沟通后确定的对本期财务报表审计最重要的事项,涉及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两个主体。已有文献主要研究其对投资者决策、审计师责任、审计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