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星系核的宽线区结构

来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ou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宽波段能谱和强发射线是活动星系核光谱的显著特征。超大质量黑洞吸积作为中心引擎提供活动星系核辐射的能源机制已是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吸积盘模型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活动星系核现象的理解,对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连续辐射问题给出了一种物理解释。随着新一代X射线卫星,如,XMM-Newton进行更高分辨率及更宽能段的观测数据的大量涌现,一些新的问题,如,X射线辐射的“软超”现象,亟待理论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对宽发射线的研究促进了对活动星系核的宽线区结构的理解。宽线区作为距离超大质量黑洞最近的区域,成为研究超大质量黑洞及其邻域所进行的基本物理过程的“探针”,是目前活动星系核研究领域中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测量宽发射线响应电离连续谱变化的时间延迟的Reverberation-mapping(RM)技术,已发展成为目前测定活动星系核黑洞质量的基本方法。但由于RM方法测定的黑洞质量,强烈依赖于对于宽线区结构的假设,而受到系统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同时,RM方法得到的黑洞质量是否满足活动星系核辐射的热光度的要求,也是一个需要检验的问题。   本论文详细介绍了我们对宽线区结构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我们通过含垂直结构的吸积盘(AD)模型拟合的方法,对目前最大的Reverberationmapping样本中的活动星系核的宽波段能谱进行了研究,并由AD模型拟合能谱得到黑洞质量。从能量辐射的角度,检验RM方法测定的黑洞质量。在该样本中,对于2/3的AGNs,RM方法与AD方法估计的黑洞质量是一致的,而RM方法对于1/3的AGNs存在黑洞质量低估的问题,该结果与目前对RM方法中可能存在的系统不确定性的分析是一致的。由于RM方法依赖于对于宽线区结构的理解,因此,确定宽线区的几何因子f是精确测定黑洞质量的关键。通过比较这两种相互独立的估计黑洞质量的方法来研究宽线区的结构,我们提出,活动星系核存在两种不同的宽线区结构,Eddington比是决定宽线区结构的基本物理量:以Eddington比约为0.1作为分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宽线区,在高Eddington比和低Eddington比的活动星系核中宽线区的几何因子f明显不同;而且,盘风的形成明显与Eddington比相关,当Eddington比高时,宽线区中形成强的盘风,甚至以盘风主导,宽线区结构具有类盘状和盘风成分,随着Eddington比的降低,强的盘风成分将消失,辐射无效的RIAF主导宽线区的结构。我们的结果支持宽线区的盘/盘风模型,并认为盘风的形成与Eddington比相关,但是关于形成盘风的物理机制等问题仍有待宽线区结构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对超大质量黑洞吸积过程的物理本质的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他文献
纳米技术是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它使得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其中的低维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不同于体材料的特性,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索和研究。 在本文中
学位
早在30多年前Veselago就预言,电导率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材料具有奇特的性质,其中一个不同寻常的性质是负折射。最诱人的应用是制作平板型的透镜,它不需要弯曲的界面,就可以克服传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大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让学生在假期里写一篇作文,记叙假期里的一件事,可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却没有几句话。责问学生不用心写,他们反向你大倒苦水:不
具有极高磁晶各向异性的L10相FePt合金,是下一代超高密磁记录介质的首选材料之一,所以近年来对L10-FePt薄膜的研究成为磁记录的一个热点。对于FePt体系来说,降低有序化温度、颗
该论文以大功率DPL及其频率变换实验研究为重点,结合理论分析,研究大功率高亮度(高光束质量)DPL激光产生和非线性频率转换中若干关键问题,包括大功率LD列阵泵浦棒状晶体增益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新的NMR实验方法,以提高传统HPLC-NMR实验的效率,具体内容包括:   1.实现了快速在线二维HPLC-NMR实验:虽然传统的HPLC-NMR联用技术已广泛地用于代谢组
最近几年广为关注的近红外二维平板光子晶体器件不仅降低了微纳加工的技术难度,还容易实现光学元件的平面集成,在未来光通讯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
Ⅲ族氮化物材料物理和器件物理的研究,在制备高功率蓝光、白光和紫外光发光二极管(LED),短波长激光器,紫外光探测器及高温电子器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和深刻的物理意义,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