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很多疾病如动脉导管未闭,高血压,肥胖综合症,糖尿病,肾脏病,骨质疏松和佝偻病,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硬化,霉菌感染等与低维生素D含量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妊娠晚期正常孕妇与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很多疾病如动脉导管未闭,高血压,肥胖综合症,糖尿病,肾脏病,骨质疏松和佝偻病,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硬化,霉菌感染等与低维生素D含量有关,本研究通过检测妊娠晚期正常孕妇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住院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孕期高血压疾病产妇67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因胎位不正或疤痕子宫等行择期剖宫产的孕产妇583例为对照组,在妊娠晚期抽取血清样品并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 1.两组间产时BMI指数,孕前BMI指数,日常日照时间和孕期数均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孕期高血压组与正常组两组相比,血糖,甘油三酯,APOB,Ca和25(OH)D3均有明显组间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高症组维生素D水平严重缺乏占21.7%,较正常组高(18.8%);孕高症组维生素水平D相对缺乏占26.6,较正常组高(18.9%);孕高症组维生素D水平不足占21.7%,较正常组低(31.1%);妊高症组维生素D水平充足为21.7%,较正常组低(31%)。(P<0.05) 结论: 1.妊娠晚期血清25(OH)D3水平的下降可能与孕期高血压发病相关。 2.25(OH)D3水平与高血压高危因子相关。 3.沈阳地区孕妇平均维生素D水平不足,应给与补充。
其他文献
我办了一份班级的作文周报,有三年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记得那次,周报刚发下去没多会儿,一个叫金成的孩子就急匆匆地跑到我办公室,说:“老师,我的作文周报不见了。”我说:“怎么不见的啊?”他顿了一下,说:“让风吹走了。”我开了个玩笑:“既然是风吹走的,那你找风去啊,来我这儿干嘛?”他愣了一下,没话可说,回去了。 上课时,我走进教室,拈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叫学生说说诗句
如果非要说教育有什么目的的话,那无非就是培养一个个优秀的人。而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充分、个性发展上又如何作为呢?路径是多元的,措施也是多样的,但有一条路,就是“对优秀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于是“培优”成为了人们对此路径的外在口号与实践。培优的出发点就是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让真正有某方面潜赋的孩子的禀赋得到充分发挥。但这种培优的前提是否是变成了一种对优秀的诊断,却忘记了增值总体基数?在教育实
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和升学压力,家长们希望能为孩子的成长加把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使得一些家长聚在了一起,他们组成“亲友团”,发挥集体的智慧,共享彼此的资源,提供各自便利,共谋育子良方,这便是家家合作。它摆脱了家庭“孤军奋战”的局面,是家长“抱团”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家校合作的新发展,是德育工作的新视阈。 一、家家合作的涵义 它是家庭之间建立的一种以教育孩子为中心,在提高成绩、人格培养
清晨,误入春天的梦里 清晨,牵着春风的手 漫步在一片油菜花海中 淡淡的花香,收集着那个唯美的故事 每一抹香味,都写着我的心事 柔和地,抚摸着那些失眠的细胞 阳光留影的角落,是我们相识的地方 彩蝶集结了春天的芳魂,舞着情姿 阳光丢失的方向,飘荡着你离去的目光 微风一过,便读出了所有的泪水 再远些,晨雾弥漫的原野 有一座村庄,静默着村民的辛劳 顺着河水流淌的方向,视线一下子溢满
几年前,我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如何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呢?我请同学们每人撕下一张小纸条,并在纸条上写上名字。学生一边按我的要求去做,一边面面相觑。我说:“今天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并且只上这一节课,我会努力记住同学们的面孔,更想记住同学们的名字。请同学在举手回答问题后,把小纸条递给我,我会大声读出你的名字。我要记住你,也要让所有听课的老师记住主动学习的你。” 第一个举手发言的,我大
一天下午课后,学生小H和小L急匆匆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两人满脸通红,问其缘由,他们因一道数学题引发争辩,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只好找我来评理。 题目是这样的: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玻璃鱼缸,从里面测量长10分米,宽6分米,高4分米。现往缸内倒入150升的水,这时水缸的水深多少分米? 小H是这样列式解答的:150升=150立方分米 150÷(10×6)=2.5(分米) 答:这时水缸的水深2.5分米。
一位老师这样教《陌上桑》。在开始教写罗敷外貌的第一小节时,老师先让学生反复阅读这一小节,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老师指着黑板说:“太阳升起了,高挂在东南角,阳光普照大地。也照耀着城南那片碧绿的桑园。美丽的罗敷沐浴着阳光,正向那片桑园走去。请大家想象一下罗敷的样子,再把你们想象到的罗敷投射到这块黑板上,好好欣赏吧!” 学生望着黑板出神。时间过了足足有三分钟。这时,老师轻轻地问:“同学们,你
插嘴是学生内心欲望的外部表现,是灵感的突然迸发,是智慧火花的闪现。爱插嘴的学生,往往是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强烈。 回想起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当同学们齐读到“许多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后,一个较调皮的学生插了一句:“How nice!”引起哄堂大笑,大家以为他要挨“训”了。我因势利导说:“是啊,看到这样的工程,外宾们当然会说‘How nice!’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