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国际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面临的经营风险逐渐增加。商业银行实现对银行资产运营风险的有效监管,将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本项研究围绕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监管的重要性,资产运营风险形成机理以及资产运营风险的优化途径(即为什么要监管、监管什么和如何监管)这条主线展开论述。  综述部分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及风险的形成、金融国际化背景下银行的发展,银行资产监管新趋势以及巴塞尔协议框架内银行资产运营管理特征等多角度的文献回顾,提出合理评价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绩效和提升风险监管手段创新势在必行。随后,研究通过对巴塞尔协议的历史演进路径进行回顾,并且对日本、德国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监管案例分析,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资产风险量化有效性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稳健以及收益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在N人古诺寡头竞争条件下扩展Klein-Monti模型,创造性地构建了资产风险监管数理模型,验证了贷款利率与风险监管均与金融企业盈利状况呈正向关联。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多维度的资产风险内外部综合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面板数据分析资产风险监管绩效及其他主要因素对于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显示银行资产规模、经营的多元化、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绩效均能正向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研究利用面板数据Pooled-FGLS方法验证了信贷规模扩张对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影响最大,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资产运营风险呈倒U型关系。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也增加商业银行的资产运营风险。表外业务规模扩大增加了银行经营风险。而宏观经济环境与商业银行资产运营风险存在顺周期特性。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以及较大规模的农村商业银行表现出异质性的风险结构和行为取向。  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去繁求简”的资产风险监管思路,以宏、微观审慎监管统筹的方法来对银行资产运营过程实施监管。研究提出简化内部模型、形成“类资本充足率”指标、风险敏感度指标与杠杆率综合运用等方法实现微观层面监管手段创新;研究还通过设置合适的信贷/GDP正缺口和债务负担率指标来实现宏观审慎监管的中心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最后是总结与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当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化,流程变得动态而富有柔性,企业为适应这种新环境,获取竞争优势,势必对流程进行改进。为此,出现流程改进理论,该理论符合企业在目前环境中对管理改善的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d、用数学的意识差;e、数学的能力弱。这是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直到今天仍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
一、引言  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导入。每节课的导入,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语言学习的环境。如果导入得当,必会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纷纷加快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的信
一个表示肯定口气的句子,如果用上了一个否定词(“不”、“非”、“没”、“除”、“别”、“莫”、“否则”等),就变成了否定语气的句子(一次否定)。如果同时用两个否定词,
在小学数学中,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以“生活实际”为背景——探寻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滞留在“纯数学”的角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应关注他们对于生活的需求。
1999年,平谷县靠山集乡在创建“六好”乡镇党委考评中位处全县21个乡镇老末。问题发生后,县委书记刘宝善、副书记王振林和组织部的同志多次和乡党委一起分析“病因”:乡里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对未知的探究,思索和创造性地构建符合客观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概念,以满足社会要求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与掌握新的语言规律,同时也促
计算机与网络体系的不断健全给电子工程技术创新提供了契机,提高了电子工程技术水准.本文主要对电子工程技术进行概述,同时对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加以探讨,在适应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了解微粒的特点: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猜想;(2)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望,建立“运动是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