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60214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了解微粒的特点: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猜想;(2)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望,建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以及“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2)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烧杯、量筒、试管、滴管、水、酚酞溶液、浓氨水、品红溶液、酒精、注射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投影]:(1)一定量的水常温放置一段时间,体积和质量减少;(2)等质量的糖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哪个溶解得快,哪个溶解得慢?糖块溶于水,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糖到哪里去了?(3)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恢复原形;(4)水泥马路的块与块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并且每块水泥地上还有许多花纹。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在很久之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他们提出猜想,认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我们观察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看到了分子、原子,同时还能移动原子。
  [投影] 观察部分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的图像。
  2.讲授新课
  [思考]我们知道,一滴水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那么在这一滴水当中有多少水分子呢?假如我们让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地数,约需数多少年呢?答案是3万年。
  [结论]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性质1)。
  [过渡]分子的质量和体积这么小,还有其他性质吗?[投影]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现象。
  [提出相应猜想]:猜想一:分子可能是运动的;猜想二:分子的运动速率也许与温度有关;猜想三:分子之间可能有间隔;……
  [过渡]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活动探究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演示实验:浓氨水与酚酞溶液的实验;现象:烧杯A当中的溶液变为红色;结论:分子是运动的(性质2)
  【活动探究二】分子运动速率是否与温度有关:实验:取少量等量的品红分别放入100ml的冷水和热水中比较其扩散快慢。现象:品红在热水中扩散较快;结论: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应用]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加快现象。
  【活动探究三(1)】分子间是否有间隔;实验:将水与酒精混合,观察体积的变化
  现象: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结论: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性质3)
  【活动探究三(2)】气体、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大小的关系;实验:在两支注射器内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堵住小孔,往内推活塞,比较两者被压缩的难易程度。现象: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结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应用]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课堂练习
  4.课堂小结:(1)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原子等;(2)微粒的性质: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总在不断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③微粒间是有间隔的。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增大。
  5、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入手,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动感设计,把宏观的现象与微观粒子的理解较好地联系起来,从而形象地表现微观世界的变化。注重直观教学,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试验、观察、感觉,发现。同时教师又及时指导,提供协作学习引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培养起学生创新探究的精神和信心。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从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出,高估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现象和结论区分不清。没有实验,所有的化学都是空洞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我们应努力寻找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以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方案特别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技能,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笔者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师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关键。新课程理念
当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化,流程变得动态而富有柔性,企业为适应这种新环境,获取竞争优势,势必对流程进行改进。为此,出现流程改进理论,该理论符合企业在目前环境中对管理改善的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d、用数学的意识差;e、数学的能力弱。这是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直到今天仍以在体系结构上追求严格的理论推导和论述为主的“理论型
一、引言  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导入。每节课的导入,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语言学习的环境。如果导入得当,必会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十几年来,我国的高等院校纷纷加快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之而来的,高等教育的信
一个表示肯定口气的句子,如果用上了一个否定词(“不”、“非”、“没”、“除”、“别”、“莫”、“否则”等),就变成了否定语气的句子(一次否定)。如果同时用两个否定词,
在小学数学中,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小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以“生活实际”为背景——探寻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滞留在“纯数学”的角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应关注他们对于生活的需求。
1999年,平谷县靠山集乡在创建“六好”乡镇党委考评中位处全县21个乡镇老末。问题发生后,县委书记刘宝善、副书记王振林和组织部的同志多次和乡党委一起分析“病因”:乡里三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对未知的探究,思索和创造性地构建符合客观规律的新认识和新概念,以满足社会要求的能力。在外语学习中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与掌握新的语言规律,同时也促
计算机与网络体系的不断健全给电子工程技术创新提供了契机,提高了电子工程技术水准.本文主要对电子工程技术进行概述,同时对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加以探讨,在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