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记理论的文学风格再现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3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风格是无数翻译学者不断地追求的翻译目标之一和巨大的挑战。人类思维方式的同一性,为风格可译提供了信息转换通道。迄今为止,国内对《老人与海》汉译本的研究,大多都是基于多个译者的译本对比研究,很少关注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风格再现的研究。在准确把握原作风格的基础上,才能使译本再现原作风格。《老人与海》的语言特点是简洁精确,意蕴深远,同时海明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节奏鲜明的长短句,以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小说的各个风格要素体现在具体的语言层面上,为汉译本中的风格再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本文以风格翻译再现为切入点,以吴劳1987年的《老人与海》的译本为例,结合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老人与海》的风格特征和吴劳译本对原文风格再现进行探究。本文从形式标记中的词汇标记,修辞标记,句法标记和篇章标记,以及非形式标记里的作品的内在素质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吴劳译本和原文的风格。研究发现,在词汇变异方面,人称代词变异表达了老人对马林鱼的特殊感情,使老人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更加丰满,但译本的翻译处理具有局限性,没有体现出原文的感情色彩;而外来西班牙词语直译加注的翻译反映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和异域风格特点。在修辞标记方面,比喻手法使小说语句变得简洁形象,译者关注到了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再现了修辞的美学特点和语言的张力。句式和章法体现作品的节奏感,译本对原文句式和篇章结构的还原度很高。再现原文风格必须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原作品的具体风格特征。风格标记理论在《老人与海》译本风格分析中的运用有助于理解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原文小说的巨大魅力和内涵韵味,同时,为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风格再现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把”字句是一种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其结构复杂多变,是汉语语法学研究的重点;其英译也是汉英翻译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本研究基于句式结构和语义关系的不同,将“把”字
这个暑假,在半汤干部疗养院内室外游泳池里,有人开了一个游泳培训班。一来孩子们天性就喜欢水上运动.二来今年本县发生了两起学生溺水事件,应该说.这项培训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卖点.所
利用ANSYS软件包对某研究堆冷中子源(CNS)的冷包在内外压共同作用下的强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冷包的原设计不甚合理,冷包的局部应力超过了设计应力。变更原结构的几何尺寸后
有人说,教师的最大欣慰莫过于“桃李满天下”,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却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教育,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项“爱的事业”,它是需要用“爱”来经营的。正如著名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近年来,许多与历史有关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科教片、专题片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也成为人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等离子体炬全谱仪属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用多波长同时检测的光谱装置。其结构包括微波功率源系统、样品引入系统、微波等离子体炬系统、光路系统、分光检测系统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文化大革命”(1966-1976)分为两个阶段:一为1966年至1971年,期间由于批判“封资修”,大部分外国文学作品都被封禁,难以见容于主流阅读市场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索求新的动力。因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质疑,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从而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焰火,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呢?    一、鼓励学生“敢”质疑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我们总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产生了许
[目 的]通过分析云南省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现况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困难与挑战,总结云南省实施的妇幼保健相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