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医疗健康行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还改变了患者就医时的消费习惯,特别是在线医疗社区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虽然遵循着传统电子商务的商业逻辑,但是由于医疗健康服务的信任商品的特征,在线医疗社区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线医疗社区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汇集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并衍生出海量的医疗健康信息,进一步形成多维度的医生线上口碑。患者获取和利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健康行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创新了医疗服务模式,还改变了患者就医时的消费习惯,特别是在线医疗社区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虽然遵循着传统电子商务的商业逻辑,但是由于医疗健康服务的信任商品的特征,在线医疗社区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线医疗社区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汇集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并衍生出海量的医疗健康信息,进一步形成多维度的医生线上口碑。患者获取和利用医生线上口碑数据,对医生的专业能力形成初始的感知和判断,缓解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医患之间在线上建立强信任关系。患者在对医生建立起信任之后,才能做出下一步的就医决策。由此可见,“互联网+医疗”的相关研究需要扩展到医院实体之外,在线医疗社区为探究医生线上口碑、患者信任和患者择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情境。本文立足于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现状,聚焦于国内发展成熟的在线医疗社区“好大夫在线”,探究在“互联网+医疗”时代,患者如何利用各类医疗健康数据,辅助自身的就医决策。首先,收集并梳理有关于在线医疗社区、信任、患者择医行为等方面的文献和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由此建立研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其次,基于研究假设明确数据需求,编写爬虫代码从相关网站中获取数据,经过数据筛选和清洗之后,最终保留4532名医生的相关数据以及234605条文本评论数据,接下来分别使用LDA和情感词典对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进行主题提取和情感分析。通过构建情感词典,将评论中的情感因素转换为情感得分,以用于下一步的定量分析。最后,考虑获取到的数据特征,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各个研究假设,并考虑了患者信任的中介效应和疾病风险的调节效应,丰富了在线医疗社区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医生线上口碑能够正向影响患者信任和择医行为,医生获奖次数、在线满意度、评论数量、投票和礼物数量是患者主要关注的医生口碑类型。而且在不同情况下,患者信任在医生线上口碑和患者择医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或部分中介的作用。此外,疾病风险在患者信任和患者择医行为之间起到调节效应。本文将自然语言处理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方法结合,充分挖掘在线医疗社区中各类数据的价值,验证医生线上口碑、信任、行为和疾病风险之间存在的关系,为在线医疗社区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而且为医患有效参与在线医疗社区提供了实践方面的建议,最终实现医生、患者、平台等多方参与者的互利共赢。
其他文献
本实践报告是以《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对马云的新闻访谈《今日疫情应对:马云的行动》作为素材,访谈的主题是马云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所做的重要行动。作者发现此次访谈中发言人的话语出现诸如信息不明、句子松散和复杂的文化负载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选择释意理论作为此次口译实践的指导理论。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是一个理解源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并把源语中的意义与情感忠实地再表达的过程。本报告包含五个
汉语成语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相沿习用、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留学生汉语学习进入中高级阶段后,想进一步提升汉语水平,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成语就成了必然选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语掌握程度可以作为衡量其汉语水平的尺度。成语学习是留学生的兴趣所在,却也是他们的学习难点。留学生在成语学习使用时普遍出现较多偏误,正是在出现偏误,修正偏误的过程中,汉语
作为语用学的一个分支,人际语用学主要关注语言使用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建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制约下各种语言策略的选择等问题。而致歉语作为礼貌用语的一种,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对关系建构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致歉语也成为人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对象。但是先前研究多运用“面子理论”、“礼貌原则”、“修复理论”等集中探讨致歉语的类型、致歉语的功能和致歉的策略,鲜有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关注致歉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很多国家掀起了汉语学习的热潮,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印尼作为公认的华人最多的国家,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华文教育,每年都会派出大批的学生来中国留学,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并且人数还在不断攀升。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中语言、气候、饮食、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留学生在学习适应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选择印尼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
引发对外汉语教学非预设事件的因素很多,如语言知识、课堂环境、教师灵感等。对外汉语教学因其教学对象来源广泛、成年人居多的特点而具有多文化的教学背景,其由文化因素引发的教学非预设事件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特有的非预设事件种类,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师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为研究课题,重点研究其中与文化因素相关的非预设事件。在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本次研究的整体思路并确定全文框架
本报告基于《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汉英翻译实践而成。这是一本兼具研究和实用性质的语法调查工具书,以客观、全面、包容性强的语法框架来调查语法事实。截止目前,该手册在国内外暂无英文译本。在本次实践中,笔者选取了手册中1.1.2从属句关系这一部分进行汉英翻译。该部分主要是通过举例对语法中各种从句的概念及其应用进行的详细阐述与具体分析。为使译文忠实准确且易于读者理解,作者选取文本类型理论作为本次翻译的
反义词是汉语学习的高频语言点,也是汉语学习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点,但反义词教学却没有得到对外汉语教师足够的重视,反义词的不对称性也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各种困扰。本论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是否对反义词不对称性有所了解?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对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掌握情况怎么样?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对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接受程度如何?中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偏误成因是什么及如何采取教学且效果如何?本研究
教师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技巧之一,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度的捷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从而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技巧之一。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是为了熟练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因此,更需要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来促使学生们进行语言输出,进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习得汉语。作为对外汉语课的分支——对韩汉语教学亦是如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对韩汉语教师,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文本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美国现当代自白派女诗人和作家。她的遗世之作《钟形罩》是一部饱含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主人公埃斯特的心路历程是普拉斯本人在青年时期主要经历的真实写照。小说以自白化叙述的方式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父权制社会背景下埃斯特在纽约担任《淑女时代》杂志社客座编辑、暑假写作班被拒、自杀未果而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疗后重返社会的过程。这期间的经历对埃斯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导致了自我迷失和对未来
本文是对《联合国可再生能源PPP项目标准》英汉翻译实践的反思性报告。联合国文件属于公文体,其风格庄重、严谨,语气严肃、正式,语言表达简洁、有力,且高频词汇居多、句式较为固定、专业术语性强。另外,联合国文件属于信息型文本,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旨在准确且高效地传递其官方机构所发布的信息。译者以目的论为指导,完成此次翻译任务。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任务描述,包括任务背景、原文语言特点和委托方要求。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