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jun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幅减让了中间品进口关税;当前中国面临新一轮的中间品进口自由化趋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紧缺能源原材料进口”;中间品进口是我国进口的最主要构成部分,中间品进口自由化对微观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纵观已有文献,有关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研究视角多围绕企业加成率、生产率、企业创新、出口产品质量等方面展开,鲜有研究关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企业利润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获利水平,不但是衡量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直接经济影响的合适指标,也受到企业自身的长期关注。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企业利润率偏低。企业利润率的高低不仅与企业内部因素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外部因素,尤其是受一国的外贸政策、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从中国中间品进口自由化的和企业利润率偏低的背景出发,提出了新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研究视角,即关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关注到了企业所处制度环境可能对企业经营和盈利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其纳入研究框架,提出了本文的核心问题: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是否会对企业利润率产生影响?制度环境因素是否会在其中发挥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中间品贸易、企业利润率和制度环境状况,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根据2001年至2006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和关税数据,测算了行业层面的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指标和企业的利润率指标,通过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总体利润率水平,且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制度环境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具有互补性,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越好,中间品进口关税下降越能提高企业利润率。最后,结合本文结论,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为提高企业利润率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第一,应该继续推进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进程,推进自贸区建设,加强和主要贸易伙伴的交流,为企业提供更多、种类更丰富和质量更好的中间品;第二,继续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加强法律、行政各方面体制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会计信息作为支持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有助于了解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会计信息,不仅增加信息获取成本,损害投资者权益,还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变革之际,行业集中度提升,较低的违规成本很可能使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企业利用违规披露来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医药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医药企业尔康制药
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的信息中介和信息解释者,在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以往关于分析师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分析师在担任上述角色时并非完全理性。那么分析师如何利用信息,是否能够理性利用信息,以及能否理性体现,在信息传递和有效利用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中国市场为背景研究分析师预测对企业上年盈余信息的反应,即分析师如何将上年盈余信息反映到预测上,从而补充中国市场上此项研究的缺乏。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从2000年开始,我国就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为行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安全发展,并已进入成长期。近年来行业内的众多企业纷纷开展并购活动以扩大企业自身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并购动因以及并购之后的绩效表现进行分析思考,以期待为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提升并购绩效提供一些有
世界范围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资源匮乏与环境恶化程度加剧,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这一主题也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21世纪“经济发展、能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社会共同倡导的主题,发展循环经济也成为生态建设的推进重点。作为社会经济基本单位的企业,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新时代的现实要求决定了其必须改
内部控制是企业确保业务流程顺利执行,有效规避各类风险,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的必要机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直接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我国内部控制发展起步晚,相关理论体系还在不断完善,具体实践中很多企业仍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正确认知,资金重压下,风险与问题频频爆发,企业不可避免地陷入发展困境。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企业造成内部控制缺陷的深层原因
根据《2019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显示,直至2018年年底,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发达经济体的体量达到15年来的冰点,全年减少了约27%。相反地,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2%,达到7060亿,所有发展中东道国的外来直接投资流入总额在2018年年底所占比例超过54%,中国继续稳坐外来直接投资接受国第二的位子,这也预示着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正式成为世界经济社会中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舞台,中
资金是企业流动的血脉,资金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资金链循环虽然能不断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但很多企业盲目投资、进行大规模扩张,忽略了资金链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形成了资金链断裂的隐患。企业一旦表现出资金链断裂的迹象,轻则会导致经营活动中断,重则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从国外有关资金链的研究来看,国外大多将资金链风险作为财务风险的一部分进行研究,或是研究整个社会信贷系统的资金链,针对于企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变得愈发普遍,资源紧缺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由于大规模的开采与利用,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的石化能源的自然储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飞速发展中的中国也在积极寻求着适合中国的新能源发展道路,力求通过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实现中国经济的“又好又快”转型。在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人们正常生活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时,国家开始大力扶持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有学者甚至
近年来,国家积极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传统企业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这也是市场关注的热点。一些困境中的公司通过跨界转型成功突围,获得市场的认可,如锦龙股份,通过并购和控股两家证券公司,将主营业务领域由纺织转型至金融,股价也随之提升。但仍有很多企业如申科股份、*ST中南等,业绩并没有因为跨界转型得到改善,反而在过程中被大股东掏空。本文首先整理了国内外有关跨界转型及大股东掏空的理论研究,重点关注行
早在2015年,普惠金融就被我国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不仅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五年规划,还将普惠金融贷款纳入金融机构定向降准考核。目前,金融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如火如荼。建行作为国有大行,国内经济支柱之一,在承担政策性任务、践行社会职责、服务实体经济、开拓普惠金融蓝海市场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2016年,建行就率先开始了普惠金融的探索,并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