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神经基础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独感是指个体在社交关系中感到的亲密关系的数量上或者质量上缺失不足的一种不愉快或沮丧的负性情绪。孤独感不仅普遍的存在于成年人中,在儿童青少年之中,孤独感也广泛存在。79%的低于18岁的儿童青少年和71%的18-24岁的青少年报告他们经常感到孤独,甚至学龄前儿童都可以用言语准确的形容这一感受。前人研究从行为方面探讨过与孤独感有关的心理或环境因素,也从神经基础方面研究过与孤独感相关的脑区。横断研究中,个体人格、同伴关系、依恋关系、社会认知加工、社会信息注意等都与孤独感相关。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认为,孤独感与“社会大脑”拥有共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这些脑区包括前扣带回皮层、额下回等。大脑的默认网络和镜像神经系统也被认为与孤独感有关。孤独感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虽然很多学者都曾探讨过与孤独感相关的话题,但是以纵向的角度探讨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很少,关于儿童孤独感的神经基础的研究很匮乏,同时关于孤独感相关的神经基础及影响因素对儿童孤独感的共同持续影响也鲜有研究。针对以上的问题,本论文使用纵向追踪的方法,结合行为研究和影像学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探讨儿童孤独感的大脑结构与功能网络基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结合横断和纵向的研究设计,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实验,从行为方面探讨人格与同伴关系对儿童孤独感的影响。研究一采集了儿童的孤独感、人格特质与同伴关系的行为数据,时隔一年,在第二个时间点再次采集他们的孤独感数据。首先使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探讨孤独感与人格特质和同伴关系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第一个时间点的儿童孤独感与人格中的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同伴关系中的最受欢迎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不受关注维度呈正显著相关。第二个时间点孤独感与人格中的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呈边缘显著负相关,与同伴关系中的不受关注呈边缘显著正相关。为了探讨人格特质和同伴关系对儿童未来孤独感的影响,我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将时间点二的孤独感与时间点一的所有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探究人格特质和同伴关系与儿童未来孤独感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人格特质中的情绪稳定性儿童未来的孤独感显著负相关,不稳定的情绪对儿童孤独感的发展有持续不良的影响。研究二主要关注儿童孤独感的神经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心理测量与神经影像学研究,进一步探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是否能影响孤独感与大脑结构功能的关系。研究二在第一个时间点采集了儿童的磁共振影像数据,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方法探讨儿童孤独感的大脑结构基础,结果发现右侧前扣带回皮层和右侧额下回皮层的灰质体积与儿童孤独感显著负相关。然后通过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进行大脑功能网络分析,结果发现儿童孤独感与个体的突显网络的网络内连接和突显网络与带状盖网络的网络间连接呈显著正相关。之后试图结合人格特质和同伴关系数据,构建脑与行为的中介调节模型。但由于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大脑结构与功能网络的结果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所以并没有进行下一步的模型构建工作。研究三采用追踪研究,结合心理测量和神经影像学,期望进一步通过孤独感的大脑表征及其影响因素预测个体未来的孤独感水平。但由于研究二中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大脑表征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研究三主要探讨孤独感的大脑表征对个体未来孤独感水平的预测能力。采用研究二中大脑结构和功能网络结果分别与第二个时间点的孤独感数据构建预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突显网络的网络内连接能显著预测个体未来的孤独感水平,高突显网络内连接的个体的孤独感水平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总的来说,本论文结合横断与纵向设计,心理测量和神经影像学的方法,探讨了儿童孤独感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网络基础及其影响因素。从认知行为层面来说,个体本身的人格特点会影响个体的孤独感水平,开放性低、外向性低的个体在社交群体中更难获得较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个体感受到的孤独感情绪更高,情绪不稳定的个体更容易卷入负性情绪中也会导致更高的孤独感;同伴关系会影响到孤独感水平,不受关注的个体往往孤独感水平更高。对于高孤独感的儿童,通过训练提高他们的情绪稳定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可能是缓解孤独感的有效手段。从神经基础层面来说,儿童孤独感与右侧前扣带回皮层和右侧额下回皮层灰质体积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突显网络的网络内连接和突显网络与带状盖网络的网络间连接呈正相关,并且突显网络的网络内连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未来的孤独感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儿童孤独感与抑制控制和情绪认知相关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网络基础有关。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能为未来儿童孤独感的研究提供参考,还能为未来儿童孤独感的干预与治疗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提升教育质量是我国当下教育工作的重点。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其质量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优质课凝聚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代表了当下课堂教学理念和技巧发展的最先进的状态。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深化改革阶段。探析对优质课的教学特征不仅有助于把握当下课程改革的状态,也能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言语互动是课堂中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保障
进入21世纪以来,博物馆建设不断发展,近年来,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被关注和认可,尤其是在科学教育领域,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运用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培养科学人才、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和现实命题。发展博物馆科学教育,离不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国外博物馆教育,尤其是在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方面的优秀成果。美国的博物馆教育发展较早,19世纪
共情能力作为社会关系发展的桥梁,是个体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持的关键。其中,积极共情能力与亲社会的社交行为联系更为密切,对促进个体建立社交关系和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脑结构异常及情绪信息加工困难等问题,造成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积极共情能力存在缺陷,并且明显落后于同年龄的普通儿童,最终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难以顺利建立社交关系,社会适应面临挑战。以往研究采用多重范例训练、心理理论训练等方法干预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的保障与提升,关乎婴幼儿健康成长,更关乎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热切期盼。《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自2019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相应的实施政策,在促进托育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作为托育机构质量的和核心内容,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现状如何?是否能为婴幼儿提供有质量的托育服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近年来,在有关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的文件上,国家一再强调要以“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为重心,致力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要发挥高等教育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即是说,我国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既具有纯粹的学术抱负和高水平的学术生产力,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
阅读在一个人的生命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群文阅读教学具有能够有效弥补当下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短板、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多种教育价值而受到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纷纷追捧和实践。然而,由于缺乏深入的认识和专业的指导,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不适,导致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收效甚微,群文阅读的真正价值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作为群文阅读教学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小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民族教育事业,是中国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发现,新疆地区的教育水平仍落后于内地,其人才培养,特别是对较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习效能研究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学习效能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目前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能的研究极少,尤其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效能数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公平一直是一个关键性的原则,它影响着社会期望并且很大程度上定义着可接受的社会行为。大多数人在判断或评价社会互动时至少部分是依据公平性来的,比如通过问“这种行为是否合理、正确和公正”来进行判断。总而言之,公平观念广泛地影响社会互动和专业交流,一旦违反公平规范和期望(感知不公平)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情绪和行为并且对社会互动及其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公平是人们决定合作的关键性因素,感知到不公
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多极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以及国家民族意识的日益觉醒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共外交的传统范式,使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也对教育的跨国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国际影响力根植于国家教育本身的质量水平,通过合适的途径与方式向外展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早在1946年就正式介入国际教育领域。政策上不断调整、实践中不断尝试,美国在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方面积累了
职业教育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代表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材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可谓起着基础性作用。中职专业课教材作为具有职教特色的一种商品,既无法移植普通中学教材,又不是高等教育教材的翻版,这就使得中职专业课教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双边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