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经十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教师至关重要,改革最终发生在教室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中日常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正成为课改的重点,于是如何通过日常教学的研究改进教师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从业水平,也正成为当前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其所带来的新思潮和新实践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关系都产生了全新的视角与启示。在教育领域也给我们带来了如何重新认识学校与教师,重新认识教师的知识、教育和学习的新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新挑战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以区别于以往常用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作为行业从业者与终身学习者的基础教育学校中的教师的学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 从情境学习理论中关于实践共同体、学习与知识的有关论述出发,运用人类学的人种志研究方法,通过对一所幼儿园中教师日常教育行为的教育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进行比较、分析,以重新认识教师在学校中的学习行为,并提出学校中教师实践共同体的运行模式,以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与内容: 1、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和了解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教师学习,尤其是实践共同体中教师的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对于本研究的有益启示。 2、通过教育人类学中的人种志(ethnography)研究方法,具体通过现场参与观察、深度访谈(in-depth-interview)、教师自传(teachers’autobiography)等方法,对一所幼儿园中不同共同体成员身份的教师的学习及其教育行为进行研究,寻求从人类学的情境学习理论(theories on situated learning)视角出发对学校教育实践领域中教师的学习行为的新认识。 3、在上述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有利于改进学校教育中教师学习行为的教师学习新模式。 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问题、内容与方法。 第二部分对教师学习问题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 第三部分通过对一所幼儿园中三位处于不同共同体范围、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水平的教师日常教育工作的案例分析,寻求新学习理论对于教师学习的新启示。 第四部分主要是结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结论,从教师学习的实际出发,初步提出一个有利于改进教师学习的“教师合作教研共同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