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新一轮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学科验收、增补后,如何完善北京地区高校的重点学科体系,优化重点学科布局,以进一步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发挥重点学科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提升市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和整体实力展开论述,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学科布局体系符合系统的一般特征,因此以系统论作为全文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依托完整、详实的数据资源,定量分析了北京市重点学科体系的系统层次、学科结构和单位隶属关系,说明现有北京市重点学科体系虽己初步形成了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三个层级,但层级之间本应存在的引导、支撑的关系并不明显;在学科结构方面,虽然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覆盖面比较宽,但各学科的分布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位授权点所占比例等情况都不尽合理,重复建设与建设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另外,与部属高校相比,市属高校拥有的重点学科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有比较大的差距。
为了分析上述问题的内在原因并探索重点学科布局形成和发展规律,本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比较法研究了国外的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和学科布局理念及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总结出重点学科布局主要受到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政府管理模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学校发展定位、学校历史积淀、学科自身的规模、结构和水平、学科带头人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归纳出北京市属高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学校发展定位明确;劣势主要为:建校历史较短、学科发展不充分、生源面窄等;面临的机遇主要是地域优势、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可借鉴其它国家和高校的成功经验,比如日本的“21世纪COE计划”的评审机制、学科资助模式等;遇到的威胁主要是来自部属高校的竞争及国家把北京列为一类地区不再重点发展,从而限制了北京市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重点学科建设相关文件本文提出了市属高校重点学科布局调整对策——发挥优势: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转变劣势:适应需求、提高水平;抓住机遇:发挥地域优势、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借鉴成功的经验;规避威胁:领导重视,科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