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 b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总生存预测列线图和风险分层建立与验证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指肿瘤中心处于食管胃交界区上下5cm之间并侵犯食管胃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的腺癌。近年来,AEG发病率逐年升高,约63%的AEG患者初步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在25%-47%,预后极差。目前主要依据食管癌TNM分期系统来指导AEG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对于Ⅳ b期AEG患者,TNM分期系统预测效果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临床预测模型,纳入更多的独立预后因素,更加全面的分析并预测晚期AEG患者的预后,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病例信息分析Ⅳ b期Siewert Ⅱ型AEG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生存预测列线图及风险分层系统,更好的区分高危患者,加强患者的临床管理,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筛选2010-2016年间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Ⅳ b期Siewert Ⅱ型AEG的病例信息,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Kaplan-Meier分析对晚期AEG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使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AEG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多因素Cox分析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对Ⅳ b期Siewert Ⅱ型AEG患者1、2年OS进行预测。随后计算C-index及绘制ROC曲线和校准曲线,验证模型准确性,最后根据列线图得分建立风险分层系统。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纳入患者1524例,其中男性1244例(81.6%)、女性280例(18.4%),中位年龄为61岁,发生肝、肺、骨、脑转移的患者依次为1223例(80.2%)、407例(26.7%)、303例(19.9%)、75例(4.9%);1139例(74.7%)患者接受化疗,462例(31.0%)患者接受放疗,48例(3.1%)的患者接受原发灶切除术。将1524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1068)和验证集(n=456)。2.患者的生存分析和预后分析:(1)K-M生存分析显示,诊断年龄<50、50-59、60-69、>69岁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依次为12、11、9、7个月(P<0.0001);肿瘤高、中、低、未分化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依次为15、11、9、8个月(P<0.0001);T0、T1-T2、T3-T4的中位生存期依次11、11、8个月(P<0.0001);手术组患者OS(HR 0.577,95%CI为0.429-0.776,P=0.0008)高于非手术组患者,化疗组患者OS(HR 0.435,95%CI为0.361-0.525,P<0.0001)高于非化疗组患者;骨、脑、肺转移患者较无骨、脑、肺转移患者相比,HR值分别0.719(95%CI为0.603-0.856,P=0.012)、0.589(95%CI为0.408-0.849,P=0.002)、0.837(95%CI为0.716-0.978,P=0.025)。(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诊断年龄、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灶手术、化疗、骨、肺、脑转移及累计转移部位数量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诊断年龄、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化疗、原发灶手术及脑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3.列线图的构建及验证:基于诊断年龄、T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化疗、原发灶手术及脑转移参数构建列线图。列线图训练集和验证集C-index依次为0.691(95%CI:0.683-0.702)、0.695(95%CI:0.681-0.707)。训练集预测1、2年OS的AUC值依次为0.7、0.79;验证集预测1、2年OS的AUC值分别为0.7、0.8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4.风险分层的构建及验证:90.4分和170.2分为最佳截断值,风险分层划分为低风险组0-90.4分、中风险组90.5-170.1分和高风险组170.2-230.6分。在训练集中,与低风险组相比,中、高风险组HR值分别为2.085(95%CI为1.777-2.446,P<0.0001)、26.98(95%CI为16.13-45.11,P<0.0001);与中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HR值为4.535(95%CI为3.064-6.710,P<0.0001)。在验证集中,与低风险组相比,中、高风险组HR值分别为2.156(95%CI为1.626-2.858,P<0.0001)、7.166(95%CI为4.228-12.14,P<0.0001);与中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HR值为4.439(95%CI为2.850-6.914,P<0.0001)。结论:1.接受化疗、行原发灶手术是Ⅳ b期Siewert Ⅱ型AEG患者预后的有益因素,而高龄、肿瘤分化程度低、局部分期晚、脑转移的晚期患者预后较差。2.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能相对准确的预测Ⅳ b期Siewert Ⅱ型AEG患者1、2年的OS,较AJCC TNM分期系统表现更佳。3.本研究构建的危险分层系统能更好的区分高危患者,加强患者的临床管理。列线图评分小于90.4分的患者远期预后相对较好,而大于170.3分的患者远期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类型,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退化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研究表明,长时间暴露于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s)会阻碍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损害胰岛素基因表达并增加β细胞的凋亡
目的:比较中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调强放疗(IMRT)和常规盆腔野放疗的近期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性生活质量下降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常州市肿瘤医院就诊的FIGO临床分期在ⅡB~ⅣA期的宫颈癌初治患者共87例,接受体外放疗和腔内放疗的标准治疗,体外照射包括调强放疗和常规盆腔野放疗,告知患者两种放疗的治疗模式及治疗费用,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体外放疗方法,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 protein,sST2)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此来预测ACS患者冠脉病变的复杂程度。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07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73例ACS患者
背景: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XRCC2)是调节DNA双链断裂修复的重要蛋白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文章显示它在多种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XRCC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确切生物学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探讨了XRCC2在HCC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 RT-PCR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XRCC2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我们构建了XRCC2过表达和敲低体系,通过平板克隆,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入联合传统直线形125I粒子条胆道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的临床疗效;胆道支架置入联合顺胆道自然弧度塑形改良后的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125I粒子条导管的分型及手工法制作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及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符
随着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加剧,动态收费策略日益受到交通管理人员的关注。然而,针对路网层面的动态定价机制问题研究较少,尤其是如何协同解决城市环状快速路和中心区主干路组成的双层异质路网动态交通流量分布不均衡问题。近年,关于路网交通流宏观基本图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人员通过统计日本横滨市区路段检测器数据及美国旧金山中心商业区路网仿真数据发现,路网平均交通流量与路网平均密度呈现离散度低的单峰曲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引发了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新形态能源的出现使得能源结构不断丰富。综合能源管理融合了先进的能源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使得能源互联、开放互动成为可能。研究面向综合能源管理的智能用户终端技术,打通综合能源系统用户端的接入,为用户主动参与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提供支撑,能够有效推进综合能源系统更快、更好发展。首先,基于公共信息模型构建了用户端分布式能源与负荷的统
本论文综合利用现有推进系统的优点,提出一种新型无梢涡泵喷推进器。针对所设计的泵喷推进系统,本文对其进行了水动力性能及声振耦合特性的分析研究,并与传统有间隙泵喷推进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型泵喷推进器水动力性能及声振耦合响应效果均优于传统泵喷推进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新型高效低噪声泵喷推进器进行总体构型设计,该新型推进器基于传统轴系驱动方式,其结构优势在于转子带叶冠端环,消除了转子叶梢
研究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中老年人群中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渗出型AMD的主要特征为病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其形成也是导致AMD患者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在多种眼部增生性
肥胖己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引起肥胖的原因一般是多方面且复杂的,包括环境影响、遗传缺陷、内分泌功能紊乱、中枢神经异常和营养等。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调节的重要部分,是控制体内能量平衡的关键部位,在肥胖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丘脑LHA区可合成促食因子Orexin,Orexin在调节摄食行为和能量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HB-EGF属于EGF蛋白超家族,是一种与神经元活性相关的膜结合表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