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是全面建设乡村的重要战略。在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的建设不可缺位。文化与传播相互依存,没有不传播的文化,没有无文化的传播。乡村文化与传播的关系在不断发展中相互渗透。乡村文化存在于乡村传播之中,乡村文化共识带来传播认同,传播认同促进乡村文化治理,乡村文化治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笔者选取西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美丽乡村建设,都是全面建设乡村的重要战略。在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的建设不可缺位。文化与传播相互依存,没有不传播的文化,没有无文化的传播。乡村文化与传播的关系在不断发展中相互渗透。乡村文化存在于乡村传播之中,乡村文化共识带来传播认同,传播认同促进乡村文化治理,乡村文化治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笔者选取西部乡村典型个案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建设中的乡村振兴示范村H村和已经建好的美丽乡村T村,对100位乡民开展深入访谈,调研了解西部乡村“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和传播的现实和面临的问题,力图从个案的角度,为整体乡村文化传播问题治理提出有效策略。通过研究发现,西部乡村物质文化得到丰富的同时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遭受到现代性异化的影响。其原因除去乡村自身文化基础薄弱外,还有着乡村文化传播缺乏重视、传播体制缺失、媒介带来负面效应的因素影响。因此,笔者认为,乡村振兴应形成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合力,要尽力解决乡村文化荒漠化、空心化的问题。我们对乡村文化建设应高度重视,做好引导,做到整体规划,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投入。要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内涵,了解乡村文化传播规律,回归与创新相结合,建好四类文化,让文化建设回归常态,有组织、有管理地进入乡村日常生活。要建立多主体、多平台、多内容、多形式的立体化文化传播体系,同时辅以因地制宜,整体推进与重点建设相结合,继承各村的文化遗产,创新新的文化形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此外,长远来看,要把对乡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提升作为重中之重,开展如夜校、乡贤文化建设、大学生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提升乡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需求,整体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传播有效进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文化保障。
其他文献
为探究环境公正的社会意义,译者进行了本次翻译实践。本翻译实践原文《环境公正:种族、地域与污染经济学》是环境公正最新材料,剖析种族、地域及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该文本属于信息类学术文本。译者根据其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翻译难点--长难句翻译,将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指导。该理论关注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强调目标受众对源语信息的最有效解读。本翻译实践报告将分为五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
这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其原文选自杰克?韦斯特曼编著的《应对虐待与忽视儿童的公共卫生问题》(Dealing with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as Public Health Problems)第九章。本章主要描述美国父母身份的逐渐弱化以及弱化后对孩子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根据卡特玲娜·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可知,原文为信息类文本。译者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打破原文的限制,
在文学创作中,方言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方言自带的浓厚地域特色使其对人物塑造、环境渲染、作品基调的设定等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却为方言的英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颜歌小说《我们家》以四川成都郫县小镇生活为背景,通过使用大量的四川方言,体现了四川方言词汇独特、句型新奇的特点。因此,该书一经出版,便备受关注。2018年,该书由汉学家韩斌(Nicky Harman)译成英文出版,其英译研究尚处于相对空白阶段,
语文课本"留白",不仅彰显了作者独特的构思,而且是作者思维成果的显现,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几乎每一篇都体现出"留白"的艺术。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对"留白"视而不见,没有将"留白"有机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错失教学时机,也有少部分教师不注重"留白"设计,
数字技术的变革,为微博、微信、智能设备等新媒介的普及和媒介化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支撑。新媒介成为一种液态存在,成为一切关系建构的核心力量,广泛进入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动着社会体系和运转秩序的重构,影响着人的实存。面对媒介化的现实生存图景,全方位认知、多重性关联和妥善性处理社会、媒介与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数字时代,媒介成为了社会关系建构的中心要素,传播学传统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媒介
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结合前人研究和语料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文兼语句的研究范围;第二部分以HSK动态语料库为中心,选取符合本文要求的语料,以动词V1的意义为标志细分兼语句,总结出兼语句的偏误类型;第三部分是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研究,探索日本、韩国留学生兼语句偏误形成的具体原因;第四部分是根据日本、韩国留学生国别化的兼语句偏误类型,提出相应的国别化教学策略。首先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语料库的实
欧文·戈夫曼作为传播学领域一位举足轻重的学术大师,他的面对面互动思想给予人际传播研究深刻的启示。同时他身上的诸如“符号互动论”、“微观互动论”、“情境互动论”等标签在传播学研究中依然流行,导致标签之外的戈夫曼被忽略甚至误读,显然不利于戈夫曼传播思想的发展和研究。本文对大量文献进行梳理筛选与分析,认为戈夫曼与“符号互动论”渊源颇深,但在传播者的主体地位以及自我建构方式与符号互动论几乎背道而驰;“微观
地方立法“不抵触原则”是我国地方立法主体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该原则为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地方立法主体实施立法活动划定了界限,使地方立法在现行法律位阶中拥有一席之位的同时,又不至于喧宾夺主挑战上位法的权威。但鉴于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地方立法所遵循的“不抵触原则”的具体内涵以及关于判定“抵触”的具体操作规定寥寥无几且较为笼统,造成不论是学
在国际人道法诞生之初,世界上武装冲突的主要形式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但随着战争手段被国际社会所禁止,国家间直接的武装冲突几乎已经完全被武装团体之间的冲突所取代。国际人道法的规则对国家间的战争行为设定了诸多约束,但对于目前由武装团体主导的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仍然缺乏限制,尤其是当武装团体做出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时,其引发的责任问题在目前的国际人道法体系中难以找到适合的答案。从人道法的责任机制入手,对武
“成语热”的袭来吸引人们对于成语的广泛关注,学界对于成语的研究也显著增多,但是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成语的语义和修辞等方面。微观结构作为词典的核心,包括释义、例证、语用、语法信息等各项重要组成成分,其表征的准确性与恰当性关系到整个词典的编撰质量,更关系到词典使用者的习得和产出。本文选取极具文化特征和文化底蕴的“动宾动宾”四字成语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等距抽样的方式在《中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