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应用外科手术配合胆道镜治疗的效果,并总结和评估胆道镜直视下螺旋水刀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应用外科手术配合胆道镜治疗的效果,并总结和评估胆道镜直视下螺旋水刀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5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外科手术配合胆道镜治疗经验,分析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都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肝叶(段)切除,胆肠吻合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常规行胆道镜检查,并配合用水刀碎石或网篮取石,2例网篮取石未能取净,术后改用水刀碎石。术后取石均经T管窦道途径。
结果
56例中曾有1~3次胆道手术史者共20例:本次共行肝叶(段)35例,单纯内引流术12例,单纯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8例,肝叶切除+胆肠吻合1例。术中发现结石经胆道镜水刀碎石或网篮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病例予T管窦道胆道镜下水刀碎石或网篮取石。术中胆道镜检查发现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率为33.9%(19/56),水刀碎石共12例,术中9例碎石成功,3例未取净,术后继续水刀碎石,残留结石取净,网篮取石7例,5例术中取净,2例术中术后取石;术中配合胆道镜取石后残余结石率降为8.9%(5/56)。总治疗优良率80.4%(45/56),并发症发生率25%(14/56),无死亡。肝切除优良率91.4%,明显优于其他术式组。术后结石残留病例均用水刀及网篮取石,残留结石用水刀碎石后均取净,而用网篮取石失败2例,换用水刀碎石后全部取净,使残石率降为0%。
结论
目前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肝叶切除术是主要的方法,具有疗效确切的优点,特别是对那些结石位于单叶的病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胆道镜检查可以发现手术中遗留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配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可以显著降低外科手术结石残余率。肝内胆管结石的位置与残留结石关系密切,双侧肝内胆管结石或肝内肝外胆管均有结石的病例易有结石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肝功能及高直接胆红素相关,肝功异常及高直接胆红素的病人术后更易出现并发症。另外,螺旋水刀的碎石效果好,可以明显降低结石残留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析了“回顾反思”策略在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数学本质的回顾反思,思想方法的反思提炼,解题方法的反思归纳,运用高观点,并提出了进行回顾反思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回顾反思 数学本质 思维方法 高观点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GBE)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而近来已经有研究表明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BE对急性脑梗死患者EPO内源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效率低等现象,究其原因与学生的自身认识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纠正教学方向,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列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让数学知识回归本真,摆脱分数形式的限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实践 几何问题实践 知识实践 动手操作实践
摘要:系统性强、比较枯燥、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等都是数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要是在教学方式上单纯机械地讲述,势必难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如果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则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对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制约了数学教学整体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开展,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intraocularlens,PIOL)手术是在保留原有的透明晶状体的基础上,通过手术将特殊设计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前房或后房,借以达到矫治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教学加强应用性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不能为追求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应是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引导得法,收放有度,积极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应用性 挑战性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
摘要: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练习观,才能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求解时无现成步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该创
数学标准课程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素材的精选有助于演绎出高效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与反思的深刻性。有效的素材的开发应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息息相关。素材的开发应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素材内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活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