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教学中素材的开发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标准课程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素材的精选有助于演绎出高效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与反思的深刻性。有效的素材的开发应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息息相关。素材的开发应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素材内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活泼有趣的情境,鼓励学生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积极地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下面对本课素材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设计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素材的动态性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学习材料的趣味性、现实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先考虑的。所以在设计情景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拼图,利用简单图形拼接成新图形,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形象直观地了解组合图形的定义“由简单图形拼接而成的”,从而进一步从简单图形抽象到组合图形,对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建立了空间观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根据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生活中真实鲜活的教学素材,是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从实际出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从学生最直接的经历出发,对学生生活中的资源加以开发运用,就无法打造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智慧课堂,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关注数学知识和现代生活至关重要。我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你家”的客厅装修需要多大面积的地毯。通过与装修师傅的对话,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估算,使他们把具体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从而为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提供了丰富有效的素材。
  三、化静为动,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活跃素材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的探索过程,通过发放答题卡,让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探究,大胆地猜测、推理,增加了数学体验,活跃了素材。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懂得了如何运用数学语言,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如下:
  四个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把想法写在答题纸上。
  生:可以这样画辅助线,我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然后把长方形的面积相加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了。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把它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长方形的面积加正方形的面积,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了。
  师给予鼓励,继续发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把它分割成两个直角梯形,然后把两个直角梯形的面积相加,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了。
  师:对吗?
  生:对。
  师给予鼓励,继续发问: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是补上一个小正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然后把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组合图形的面积了。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掌声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思维变化非常快,同时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进而引入“分割法”和“添补法”,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索数学知识,比较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此时教学重难点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因此,化静为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感,从而促发他们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现象,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要点和关键点;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由静至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四、巩固练习。丰富素材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大量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不能摸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的实质,仅仅依靠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习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事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实际中的组合图形,让他们事先测量好,然后我从中选择几种比较典型的题目,分小组各个击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堂小结。提升素材内容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又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总之,本课的教学是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素材的开发应用的探索与尝试。通过实践,激发对教材素材的研究,使它更好地用于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明显感受到课改让课堂变得“热闹了”、“精彩了”、“现代化了”。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口号,在新课程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该如何准确把握,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素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体会与思索,才使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对教学素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也期望我们的工作从现在的浅表走向深层,使其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析了“回顾反思”策略在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数学本质的回顾反思,思想方法的反思提炼,解题方法的反思归纳,运用高观点,并提出了进行回顾反思策略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关键词:回顾反思 数学本质 思维方法 高观点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GBE)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而近来已经有研究表明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脑缺血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GBE对急性脑梗死患者EPO内源
摘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效率低等现象,究其原因与学生的自身认识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纠正教学方向,将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列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对数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让数学知识回归本真,摆脱分数形式的限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实践 几何问题实践 知识实践 动手操作实践
摘要:系统性强、比较枯燥、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等都是数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要是在教学方式上单纯机械地讲述,势必难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如果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则势必会影响到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对深奥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制约了数学教学整体效率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开展,注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有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intraocularlens,PIOL)手术是在保留原有的透明晶状体的基础上,通过手术将特殊设计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前房或后房,借以达到矫治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教学加强应用性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不能为追求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应是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引导得法,收放有度,积极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应用性 挑战性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
摘要: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练习观,才能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求解时无现成步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