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衰老:《失聪宣判》主题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a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维·洛奇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校园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都是对当代学院体制内校园知识分子生活的描述。近年出版的小说《失聪宣判》聚焦大学教授德斯蒙德·贝茨的退休生活,也表现了老龄化社会的某些特征。  小说主角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中年遭受丧妻之痛,到50多岁生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高频性耳聋打乱了平静生活;听力下降使他无法开展正常互动式教学;他在家庭中面对二婚妻子弗雷德的事业欣欣向荣,却感到自己的生活乏味,没有奔头;90岁高龄的爸爸独居,一直不愿听从建议搬入老年公寓。他既被动又主动地使自己适应这些变化。他去波兰巡回演讲时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回来后,父亲中风去世。这些都使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他变得随遇而安,开始积极面对生活里的小失落。  这篇论文旨在通过分析主人公的身心变化来揭示小说主题,解析这些变故及其应对行为中的内涵:勇敢乐观面对衰老带来的变化,并主动顺应它们。  本论文一共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洛奇及其小说《失聪宣判》,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框架。第二章围绕德斯蒙德生活中发生的环境变化与身体变化展开论述,他经历了耳聋之痛与衰老之痛,波兰之行让他深刻体会到那些受害者们遭受的非人待遇,伦敦地铁爆炸案的发生也在提醒着公共场合安全的脆弱性和重要性。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德斯蒙德在应对这些变化时经历的三个阶段,即接受、适应和挑战。一开始他对于自己所处的现状感到烦扰,认为生活毫无意义。在经历一些不平衡和失望后,德斯蒙德逐渐适应了耳聋退休生活。渐渐地,他努力做出改变并且挑战自己,比如去唇语课堂,在学习中获得生活的启示。他从父亲的去世这一情感冲击中感悟到,尽管生命无常,人们也要乐观看待,积极面对。最后一章是对本论文的总结,提炼出作品的启示。作者在记录退休生活的表象下,隐含了这一道理:人无论到什么年龄,尽管世事无常,也要平衡心态,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
其他文献
本文用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了美国黑人女作家莫瑞森的两部作品:《宠儿》和《天堂》。 首先,作者梳理了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内涵及其运用于文学批评的源流。指
期刊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蔬菜栽培》相关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所在,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系统性的探讨了高职院校目前所开展的《蔬菜栽培》课程,详细阐述了这门课程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外语界教学研究的关注点从研究如何教转移到研究如何学,涌现出大量的从学习者角度进行的外语教学研究.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学习者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
政治辩论作为西方政治话语的重要部分,通常会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在线直播,他由辩论双方向国内外公开发表,宣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所以政治辩论被政治家们视为有力的武器,政
期刊
该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该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以及全文的框架结构.文章首先列举了一些从语言学层面无法解释的翻译现象,进而指出从文化角度进行翻译研究的必要性.
介绍了虚拟技术的特点 ,开发了基于虚拟技术的电磁轴承控制系统 ,研究了电磁轴承 PID控制的 3个控制参数 ,给出了 PID控制参数的选择方法及其控制仿真结果 ,证实了该控制方法
在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和四级测试进行改革的关键形势下,该文参考传统的学业测试,提出在精读课堂教学中采用综合学业测试方法,把CET-4良好的测试标准作为课堂评估标准,并且利用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早期的代表作,是一部著名的反战小说.小说的主题是描写帝国主义战争以及战争给青年一代在肉体和心灵上留下的永久性创伤.该小说自1929年问世以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