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2019年举办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的思想,这标志着社会发展状况对人民守法水平有了新的要求。提升全民守法水平,引导人们不仅仅遵守法律,更发自内心的认同法律、捍卫法律,除了进行思想教育之外,制度的参与也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分析制度的作用、守法与立法、执法、司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以失信惩戒机制为代表的外部制度,试图证成制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9年举办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的思想,这标志着社会发展状况对人民守法水平有了新的要求。提升全民守法水平,引导人们不仅仅遵守法律,更发自内心的认同法律、捍卫法律,除了进行思想教育之外,制度的参与也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分析制度的作用、守法与立法、执法、司法之间的关系以及以失信惩戒机制为代表的外部制度,试图证成制度参与对促进守法的积极作用,并尝试对制度如何参与促进守法提出可行建议。文章第一部分以案例为引入,通过分析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公共卫生事件下,我国如何迅速反应,通过构建和启用一系列制度达到全民守法的目的,保证防疫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来寻找制度促进守法具体的运行机制。第二部分主要对于全文中讨论的“守法”以及“制度”进行定义,“守法”在新时代的内涵已经不仅仅是遵守法律法规。除消极守法以外,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一要求昭示着守法已经从消极遵守法律规范演变为信任法律,积极维护法律。而守法的范围,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也逐渐有从遵守法律法规向遵守各种行为规范规章制度转化的趋势。“制度”作为一个复杂概念被不同领域的专家赋予不同的含义,为明确制度的定义,为下文讨论制度参与守法打下基础,本文将站在法学的角度上剖析“制度”这一概念的内涵。第三部分则从理论和政策两个层面出发论述守法的意义以及目前守法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推进全民守法、提升公民守法境界具有实在且迫切意义的背景下,通过“囚徒困境”这一模型论证制度能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节促进人们遵守法律规定,对促进全民守法具有促进作用。这也是对制度参与进行的必要性论证。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公民守法的动力和守法的影响因素,为制度如何发挥作用促进守法提供方向参考。本文将梳理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守法促进因素的研究结果,提炼并总结出促进公民守法的几大要素:法的可得性、公民对法的认同性、守法的可操作性和守法结果的收益性。公民在满足以上几个要素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选择守法,这也为之后的制度设计提出对策建议提供目标性的参考。第五部分中,本文试图寻找守法与立法、执法司法这三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对实现全民守法的推进作用。进一步推导出想要达到促使全民守法这一目的,就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制度的力量进行科学立法、构建执行程序和监察机制、规范执法和司法行为。第六部分主要探讨单独设置相关制度来促进群众守法的可行性,在原有的立法、执法、司法体系之外构建专门的用于提高公民守法水平的制度,包括完善失信惩戒机制、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等。
其他文献
文中研究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测力计使用方式、杠杆重力矩、倾斜平衡等效表达式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这些都会影响杠杆平衡条件的获得,为澄清有关模糊认识提供了相应理论支撑,提出了教学拓展的建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了快速解决战争带来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开始进行一体化。经过几十年历程,欧洲一体化在经济、政治、司法各领域均实现了合作。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成员国不断制定、签订、批准条约,逐渐形成了欧洲联盟法,以下简称为欧盟法。欧盟法的存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对欧盟各成员国的国内宪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成员国制定、修改宪法,体现在经济、政治、司法等方面,这不可避免会对国家主
近年来,关于镇村关系发展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学者对镇村关系研究主要从镇村关系的主要模式、镇村关系存在的问题、管区未来发展的建议这几个方面展开。乡镇是基层治理的最低一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中央到地方全部的政策和工作任务都需要通过乡镇来抓好贯彻执行;村级是村民生活居住的基本单元,是上级政策最终受益的主体,处理好镇村关系,就比如打通了人体内的毛细血管,确保从乡镇到村级的
早期数运算能力是早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儿童未来的学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界和社会的关注。已有研究发现,一般认知能力中的执行功能与早期数学能力的关系密切,但是具体到执行功能各子成分与早期数运算能力的关系研究还有待补充。同时,以往的相关研究多采用以变量为中心的统计研究方法,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反思这种对于个体的平均化处理可能不足以完整反映教育研究的结果。基于此,本研究结合以变
2014年印度人民党的胜选将印度教民族主义推向了前台,印度教民族主义已然成为印度的主导意识形态。纵观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以“印度教国家”论、“国家虔信”论、“整体人本主义”为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为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国民志愿服务团、印度人民党以及世界印度教大会为代表的团家族为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崛起奠定了组织基础;建构民族认同的需要、“倾商业战略”的失败及国大党的衰败为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相关研究表明,在众多体育运动项目中,足球对幼儿身体、心理、智能素质全面发展具有更积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足球游戏和幼儿身体素质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汇总,采用访谈法对一线教师和足球教练进行相关访谈,基于文献资料和访谈结果设计创编了24个
欧洲联盟成立以来,各成员国为推动彼此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不断向欧盟让渡主权权力,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欧洲联盟也被看作是不同于一般国际组织的“超国家”主体。在此过程中,各国国内的宪法及政治秩序不断遭受着冲击。因而,欧盟各成员国纷纷在其宪法或基本法中纳入欧盟规范,以便对欧洲联盟与该国国家、公民、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而作为欧洲一体化“发动机”的德国,更是通过体系化、科学化的欧盟规范,明确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党和国家将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以“人才振兴”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关键在于如何去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毫无疑问,干部教育培训,是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先导性、基础性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一个无辜的人是不可能作出有罪供述的,作出这一行为简直令人费解。然而,大量的司法实践表明,虚假供述这一现象不仅普遍存在,而且成因复杂,已成为导致冤错案件的主要原因。口供的证据形式和证明力的特殊性,致使司法机关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虚假供述的形成原因和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刑事司法改革的一系列推进,我国在防止刑讯逼供、排除非法证据等方面也
合宪性审查制度的确立,使我国宪法开始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紧随而来的是我国宪法学对合宪性审查主体、对象与程序的研究。在此之前,我国宪法学注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研究,较少对国家与国家机构开展研究,导致宪法主体与宪法关系长期缺席宪法学,这都不利于对合宪性审查制度的研究。民法典的出台更是加剧对宪法基本法地位的冲击,宪法学有必要借鉴民法学理论来完善自身并统合民法学,于是借鉴民法学理论研究宪法主体与宪法关系,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