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基因探讨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而乳腺癌一旦发生转移,则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并伴随较短的生存时间。腋窝淋巴结转移往往代表了转移过程的第一步。然而,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机制以及乳腺原发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的基因组特征目前仍在探索之中。方法:我们从中国汉族人群中选取了 10名乳腺癌患者,10名患者同时具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手术后我们取每位患者对应的乳腺癌组织与腋窝转移淋巴结组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了单核苷酸变异(SNVs)和拷贝数变异(CNVs),并对每个患者的乳腺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进行了比较。SNVs的数量和CNVs的长度的显著差异由Student’s t检验确定。结果:所有的样品均被测序到有较高的、均匀的覆盖率。在乳腺原发肿瘤中平均每兆字节(Mb)有5.58±2.56个体细胞SNVs,在转移淋巴结中平均每兆字节有5.46±2.66个体细胞SNVs,相当于两个部位的恶性肿瘤突变负担相似(P=0.81)。两个部位CNVs的长度也没有差异(P=0.33)。此外,乳腺原发肿瘤中48.12%±13.80%的体细胞SNVs和61.72±35.00%的CNVs,以及转移淋巴结中49.43%±12.30%的体细胞SNVs和72.01±24.31%的CNVs是重叠的。在乳腺原发肿瘤中,ZNF697、AHNAK、TXNDC2、TCHH、UBQLN1、PCDHA8、ZNF254、QRICH2 和 ZNF888等基因被筛选出来具有显著的突变。而在转移淋巴结中,TCHH、HRNR、ZAN、FRG1BP、FRG1DP、AHNAK、KRTAP4-6、AHNAK2、ZNF343、ZAN、RPTN、POM121、KRTAP10-4、GOLGA6L2和TAS2R30等有显著的突变。通过筛选,我们发现了两个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特异性基因,分别为AHNAK2和HRNR基因。结论: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乳腺原发肿瘤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之间的直接基因脉络联系,并进一步显示大多数SNVs和CNVs在这两个部位是重叠的。重叠的变体与肿瘤的侵袭有关,这支持了乳腺癌转移过程中的早期遗传变异性。这些结果首次证明了多克隆转移模型的概念,即不止一个克隆迁移参与了腋窝淋巴结转移。
其他文献
目的:白细胞介素34(IL-34)是2008年发现的39kD的造血细胞因子[1],是髓系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存活增殖和分化的关键调节因子,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也称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CSF1)作用于同一受体,即CSF1R。IL-34表达广泛,在脾脏、皮
目的:本研究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非皮损处表皮及正常对照组表皮中HLA-G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同时在不同样本之间进行比较,探索其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至2020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56例活动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另外随机选取28例本院皮肤外科手术切除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组样本。利用BSP法检测银屑病皮损、非皮损部位及对照组表皮之间HLA-G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
目的: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及其主要功能性细胞因子IL-21、以及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HaCaT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Tfh细胞、B淋巴细胞分别与HaCaT细胞体外共培养以及加入或阻断IL-21来验证Tfh细胞是否通过分泌IL-21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导致其过度增殖、活化,介导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探究Tfh细胞、IL-21以及B淋巴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
中药材来源多样化、种植加工分散化,在复杂的中药全产业链任一环节都可能受到真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潜在产毒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霉变的中药材不但影响药效、威胁消费者健康,还会影响中药出口贸易、造成经济损失。全面高效鉴定中药材污染真菌是防控真菌污染、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对中药材污染真菌进行鉴定研究:从中药材样品表面提取真菌总DNA,利用通用引物扩增ITS1/ITS2(int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VA-ECMO支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VA-ECMO支持治疗心脏重症患者的早期临床结局,分析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不同病因所接受VA-ECMO作为循环支持的70例患者相关资料,总结VA-ECMO支持患者的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病人出院时是否存活分为院内死亡组与出院存活组,分析影响ECMO早期死亡的
本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振源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第二部分为铁破锣皂苷Ⅰ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一)人参皂苷因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而备受关注。人参根是含有人参皂苷的传统药用部位,而人参的成熟果实因其更高的皂苷含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振源胶囊以人参果总皂苷为原料,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原部颁标准(WS3-B-2765-97-1)采用薄层色谱与紫外-分光光
第一章甘草对白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目的:研究甘草对白念珠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提出的RPMI1640培养基微量稀释法(M27-Ed4[1]),测定甘草(颗粒剂)及氟康唑对野生型SC5314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观察不同浓度甘草和/或氟康唑处理后的白念珠
5’-肌苷酸(Inosine Monphosphate,简称IMP)是一种内源性呈味核苷酸。IMP呈味作用稳定持久,且安全性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对IMP的添加量并无限制:5’-肌苷酸二钠盐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日常生活中,IMP作为增鲜剂一般与谷氨酸钠混合添加,加入量约为5%-10%。其呈味作用比谷氨酸钠(俗称味精)增强约8倍,在业内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芸香科黄檗属植物,一般被认为是严格的雌雄异株植物,但我们首次发现多株雌雄同株植株(两性植株)。多数两性植株在较矮处进行分杈,主干较矮,不同的分枝形成不同性别。通过4年观察发现两性植株性别表达稳定,没有出现性别转化现象。在此之前没有关于黄檗性别可塑性的报道,也没有发现类似黄檗两性植株性别表达方式的植株。黄檗两性植株既有雄性,也有雌性,
研究背景: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有较高的嗜神经细胞性和致畸作用,主要通过蚊媒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播。感染后可引起成人Guillain-Barre综合征和婴儿小头畸形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目前该病毒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大多是对症治疗,因此对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