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及东南亚螲蟷科蜘蛛的系统学和综合分类学研究(蜘蛛目:原蛛下目)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螲蟷科隶属于蛛形纲,蜘蛛目,后纺亚目,原蛛下目。螲蟷科蜘蛛是一个种类比较少,但是在蜘蛛演化中比较重要的地下类群,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日本,老挝,越南,缅甸,苏门答腊,印度),美洲(北美和南美洲),地中海地区,非洲南部至澳大利亚。目前已知有9个属130种,其中亚洲5个属(Bothriocyrtum,Conothele,Cteniza,Cyclocosmia,Latouchia)3种。螲蟷有生活在大陆的,也有栖息于大陆架岛屿的,例如中国海南岛和台湾岛,日本的九州岛和琉球群岛等。该科蜘蛛寿命较长、穴居于地表、迁移能力很差,因此,螲蟷科蜘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系统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研究很好的模式生物,不仅可用来研究该类群的起源、演化、物种形成,也可以用来检验相关生物地理学和谱系地理学假说及地球板块运动假说。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该类群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分类上,有关螲蟷科的分子系统发生研究很少,目前仅有的研究大多集中科级以上高阶元系统发生上,并且几乎所有(除了最新的一个研究)的这些高阶元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结果都不支持螲蟷科是一个单系的类群,而且在属级及以下水平的系统发生研究很少涉及,特别是对亚洲螲蟷科蜘蛛系统发生的研究完全是空白。蜘蛛学研究者通常依据蜘蛛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来进行种的分类鉴定。螲蟷科蜘蛛的外生殖器极其简单。雌蛛的外雌器相对于雄蛛的触肢器存在很大的种内变异,但是雄蛛很难在野外发现成熟的个体。这些都给该科蜘蛛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于该类群,可靠的形态学分类工作需要分子系统发生学和种群遗传学的数据来检验和支持。鉴于上述问题,本硕士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1)通过广泛的采集,取得大量的基因序列,应用多种分子系统发生学分析方法,构建螲蟷科蜘蛛中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三个属(Conothele,Cyclososmia和Latouchia)种水平上的分子系统发生树,并检验这三个属在属级水平上的单系性;(2)结合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分子遗传学信息和形态结构特征,对该类群进行种的鉴定和描述。首先,为了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我们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进行了广泛的采集,在57个采集点共采集176头标本,选取2个基因序列:1个线粒体基因(COI)和1个核基因(28S)用于分子系统学分析。运用最大拟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了该类群三个属的系统发生关系;所有的结果都支持该类群Conothele,Cyclocosmia和Latouchia属是单系群,因此,维持原来的分类系统不变。此外,在Species delimitation部分,对所选取的96个Laouchia属样本,在系统发生树的基础上,用仅分布于东亚的Latouchia属作为例子,采用基于单基因COI序列的4种不同的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DNA条形码间隙、种类鉴定插件(PID(Liberal))、自动发现条形码间隙的方法(ABGD)、广义杂合的yule溯祖模型(GMYC),对基于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该属物种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单基因的条形码区对用于螲蟷科蜘蛛的分类鉴定,通过整合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和其他形态特征足以提供可信的种类鉴定。分子物种鉴定分析方法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把这96个Laouchia属样本分为16个种,3 个已知种(L.cornuta Song,Qiu&Zheng,1983,L,formosensis Kayashima,1943,L.formosensis smithi Tso,Haupt&Zhu,2003),13 个新种(L.bacillaris sp.nov.,L.baiyunensis sp.nov.,L.bawangensis sp.nov.,L.bijiaensis sp.nov.,L.chongzuoensis sp.nov.,L.danxiaensis sp.nov.,L.iheya sp.nov.,L.jianfengensis sp.nov.,L.meizhouensis sp.nov.,L.tudatus sp.nov.,L.wangjiangensis sp.nov.,L.wuzhiensis sp.nov.,L.zhangqiuensis sp.nov.)。最后我们对Conothele属和Cyclocosmia属也运用初步的形态特征和分子遗传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新种的补充,所采集到的Cyclocosmia属分为4个种:1个已知种(C.latusicostaZhu,Zhang&Zhang,2006),3 个新种(C.cipingensissp.nov.,Changzhouensis sp.nov.,C.tongrenensis sp.nov.);Conothel 属分为 4 个种:全部为新种(C.baiyunensis sp.nov.,C.chongzuoensis sp.nov.,C.sidiechongensis sp.nov.,C.yundingensis sp.nov.)。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分子系统发生学的角度检验了采集于东亚及东南亚的螲蟷科蜘蛛的Conothele,Cyclocosmia属和Latouchia属三个属的单性系,并对这3个属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补充,对7个已知种和26个新种进行了描述。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奇异非完整系统、奇异变质量非完整系统、奇异单面非完整系统、奇异非完整系统Nielsen方程和奇异非完整机电系统的对称性与守恒量,包括Noether对称性、Lie对称性
氨肽酶是一类外切酶,其作用于多肽链或蛋白质的N-末端,在药物的合成、食品风味和营养的提升、蛋白序列的分析及固化剂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一些关于枯草芽孢杆
白光LED因其体积小、寿命长、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被称为是继白炽灯、荧光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之后的第四代光源。实现白光LED的途径有多种,
伪黎曼流形中类空子流形几何的研究一直受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关注,所研究的内容与理论物理、黎曼几何、复几何等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应用由Cheng S.
Monge-Ampère方程的研究最早是在十八世纪,它因法国数学家Monge和Ampère研究两个变量的方程而得名,主要源于两类几何问题:Minkowski问题和Wey1问题.比Monge-Ampeere方程应
Sf9细胞是从草地贪夜蛾蛹的卵巢组织中分离到的一个细胞系。对于多种核型杆状病毒,它是受纳细胞,在分子生物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真核基因表达系统是以AdM
1925年,Nevanlinna引进亚纯函数特征函数的概念后,值分布理论获得了迅速地推进,这对值分布理论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随后20世纪20年代,Nevanlinna第一及第二基本定理的发现极
伪黎曼流形中的子流形研究是微分几何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特别是类空超曲面在Lorentz流形中的一些相关性质倍受几何学家与物理学家的关注.如果超曲面在原有的类空条件上加
置换多项式在编码理论,密码学,组合设计以及其他数学与工程学等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置换多项式的探究已达100多年的历史.从1970年左右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
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s,AGPs)是一类高度糖基化的糖蛋白分子,其氨基酸序列中富含脯氨酸/羟脯氨酸。AGPs广泛分布于植物各种组织和细胞中,属于富含经脯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