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我国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率居首位。肺癌分为两大亚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其中NSCLC约占原发性肺癌的85%,NSCLC主要包括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肺腺癌是NSCLC最常见的亚型,由于缺乏特异敏感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肺癌5年生存率较低。据估计,如果所有分期的肺癌患者合并统计,肺腺癌生存率只有18%。因而,需要筛选新的肺腺癌相关基因来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P21活化激酶5(PAK5)于2002年首次被克隆,并被鉴定为一种脑特异性激酶,参与了神经细胞中纤维蛋白的形成。PAK5是P21活化激酶(PAKs)家族最新发现的成员,定位于线粒体和细胞核内,PAK5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20p12上,编码相对分子质量80kDa蛋白。自从在脑神经元细胞中发现PAK5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AK5是肿瘤进展的重要介质。PAK5目前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调节肿瘤细胞骨架改变、抗凋亡、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和增殖等。目前PAK5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罕见研究。本实验探究PAK5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估其对肺腺癌患者预后及对肺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肺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PAK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AK5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PAK5蛋白的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体外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构建和包装针对PAK5的2个不同靶点序列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RNA干扰慢病毒,通过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荧光激发显微镜观察细胞内GFP表达的绿色荧光情况,利用Western Blot验证转染细胞PAK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靶点序列。采用CCK8增殖实验观察PAK5基因沉默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PAK5基因沉默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75例肺腺癌组织标本中有41例(54.67%)PAK5蛋白高表达,34例(45.3%)低表达,20例癌旁组织中有5例(25%)PAK5蛋白高表达,15例(75%)低表达,经统计学分析,肺腺癌组织中PAK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AK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淋巴结有无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有没有吸烟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PAK5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毒转染后的A549细胞中可见绿色荧光,表明目的载体转染并表达于A549细胞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Lv-shPAK5-1组)A549细胞中PAK5干扰效率最显著(P<0.05),A549细胞PAK5沉默株成功构建。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Lv-shCon组在48h,72h的OD值(450nm)均高于Lv-shPAK5-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Lv-shPAK5-1组A549细胞划痕愈合率低于Lv-sh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Lv-shPAK5-1组侵袭细胞数少于Lv-sh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K5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AK5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干扰PAK5表达可导致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提示PAK5可能在肺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使PAK5有望成为肺腺癌患者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