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隐喻的翻译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翻译研究史,人们对翻译的核心问题,即如何译的问题,有过数不清的争论。传统文艺学派侧重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玄奥高深的艺术;近代语言学派以纯科学的态度,从逻辑的观点出发,认为语义可以用“客观”的语义特征来描述,试图在两种语言之间寻找对等;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在文化转向之后研究范围迅速扩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如何译的问题,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泛化了翻译研究的主题。如何译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基于经验现实主义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围城》中的隐喻及其翻译,寻找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联及转换规律,目的在探索如何译这一翻译的基本论题。 长期以来,翻译一直被想当然地认为只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而隐喻则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格而被纳入修辞学的研究范畴。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不仅带来了隐喻研究的革命,也为重新审视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认知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格,它还是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在此意义上,翻译也是一种认知行为。 隐喻翻译作为一切语言翻译的缩影,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受传统隐喻观的影响,以往的隐喻翻译研究主要从语用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大多把重点放在隐喻的修辞功能方面。鉴于传统的隐喻翻译研究忽略了隐 喻的认知功能,本课题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和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为理论依据,意义在于为翻译研究提供有效视角。
其他文献
最近的二十年中,认知心理学界对内隐认知(无意识认知)在种族和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虽然内隐认知在认知心理学领域是一个研究热点,但是对于如何将其应用
本文论述了翻译理论中归化、异化的表现层面及影响因素。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对归化和异化的来源及韦努蒂的定义入手,发现归化和异化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语言层
德国作为欧盟经济大国、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和成熟的工业国家,经济增长十分依赖创新,然而,进入21世纪后,德国创新,尤其是工业研发状况不容乐观,中小企业创新更是陷入停滞。除此之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经说过:“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王力,1983:40)。这说明研究语言学的基本方法是比较的
青年失业问题已成为广泛性、世界性的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饱受这一问题的困扰。在发达国家中,欧元区青年失业持续性和长期性问题最令人担忧。法国作为欧元区
本论文基于互文性理论,试图以一个不同以往的批评视角对狄更斯三部流浪儿小说的批判现实主义进行宏观系统的审视。 选择狄更斯的这三部作品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决非偶然。分
瓦连京·格里戈里耶维奇·拉斯普京(ВалентинГригорьевичРаспутин)(1937-2015)是俄罗斯文坛上的传统派宿将,并以此享誉世界。他的创作始终立足于农村
国家间的经贸联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日趋加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大约900亿美元的新高,同比增长约6.8%,两国的商务谈判也日趋频繁。商务谈判是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300名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借助词汇策略问卷和高考成绩,利用SPSS11.0、LISREL8.50软件,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词汇学习策略及其与英语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