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头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方氏头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对比常规针刺,探讨方氏头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是否具有优效性。
  方法:本试验共纳入研究对象63例,随机分为方氏头针组32例和常规针刺组31例。两组均根据病情进行基础治疗及言语康复训练,方氏头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方氏头针治疗;常规针刺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用汉语失语症检查表(ABC)法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行言语功能分级,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分观察患者语言能力变化,并采用SPSS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病程分期)及言语水平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2.组内对比,方氏头针组、常规针刺组在疗程结束后的ABC评分、BDAE语言等级水平、CFCP评分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组间比较,方氏头针组在疗程结束后的ABC评分、BDAE语言等级水平、CFCP评分和常规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通过尼莫地平法疗效判定得知,治疗后方氏头针组总有效率为84.4%;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进一步对两组治疗后ABC分项功能对比可知,方氏头针在改善说话、复述、命名能力方面与常规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理解能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1.方氏头针与常规针刺均对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水平有效。
  2.相比常规针刺,方氏头针对于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更佳,主要体现在提升患者谈话,命名,复述能力上。方氏头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具有一定的优效性。
其他文献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人数、糖尿病并发症的死亡率逐年递增。改善糖尿病糖脂紊乱,缓解糖尿病症状,延长糖尿病生存时间,阻止糖尿病的病情进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病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的损伤。胰岛细胞损伤的机制包括有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失调,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O-GlcNAc修饰,低氧状态,胰岛β细胞分化
学位
目的:  温病湿热证是岭南地区温病发病常见的证候类型。目前该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尚缺乏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给温病湿热证的动物实验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难。本研究分别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为外来致病因子,在“环境+饮食+致病因子”的复合多因素造模原则指导下建立两种温病湿热
目的:  (1)观察补阳还五汤四种抗氧化单体成分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 CAG)、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羟基芍药苷(Oxypaeoniflorin)、扁桃苷(Amygdalin)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分化,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分化,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控制欠佳的情况,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ostprandial glucose,2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等指标,均未能达标。中医在治疗2型糖尿病上,已经有一些广泛的理论和临床指导的治疗方法,但在针对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  基于六经辨证体系探讨女性不孕症的辨治规律。  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及临床调研的方法,系统收集、整理采用六经辨证思想辨治女性不孕症的古今文献及临床病例,结合笔者的临床体悟,尝试从六经辨证的角度,阐释女性的生殖生理,进而阐释其生殖病理,探讨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总结其辨治规律。  成果:  对历代医家所阐述的不孕症的病因、病机、辨治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总结出一套基于六经辨证体系的不孕症的辨
学位
目的:在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现拔罐疗法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有一定效果,且运动员对其依从性高于中药、针灸等治疗,但其作用机制说法不一,研究缺乏时效性。为此,本课题在已有的短效(即刻内)研究基础上展开长效(2周)研究,通过拔罐疗法促进男篮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及阐述部分作用机制,以减少运动性疲劳带给运动员的不必要损伤,积极为各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  方法:选
目的:通过早期电针干预帕金森模型小鼠,观察对其行为学、结肠形态及肠/脑内IL-1β水平的影响,以期解释帕金森病发病与肠道存在的联系,探讨其部分机制,提供针灸从肠道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依据。  方法:选取9周龄、清洁C57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PD组、PD组和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于实验开始前,对四组小鼠进行旷场实验、悬挂实验。在实验开始后,对针刺+PD组小鼠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
学位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印堂和双侧迎香穴对AD大鼠空间学习能力、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形态学变化、β淀粉样蛋白(Aβ)以及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表达水平的影响,系统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机制,为针刺治疗AD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5只,经旷场实验后,剔除1只不合格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组,12只作为假手术组,将剩余的40只采用Aβ1
目的:  观察针刺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线粒体SIRT3调控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转录因子GATA-2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从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针刺改善学习记忆能力、治疗AD的可能作用机制,为针刺防治AD的临床实践提供实
学位
目的:  本研究分析乳腺增生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关联性,进一步探究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的可能性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用36只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和电针组(C组)。开始造模,空白组在大鼠下肢大腿外侧肌注0.9%氯化钠溶液(0.5mg/kg),接连30天;模型组和电针组在大鼠下肢大腿外侧肌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