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AD大鼠学习能力和海马锥体细胞形态、Aβ、GSK-3β表达水平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印堂和双侧迎香穴对AD大鼠空间学习能力、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形态学变化、β淀粉样蛋白(Aβ)以及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表达水平的影响,系统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机制,为针刺治疗AD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5只,经旷场实验后,剔除1只不合格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正常组,12只作为假手术组,将剩余的40只采用Aβ1-42进行模型制备,剔除造模死亡的大鼠2只,及造模后不合格的大鼠2只,最终剩余36只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用同样的方法注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电针组采用电针进行干预;药物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以3mg/kg/d的剂量,对大鼠进行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每日给予相同时间、相同程度的抓取刺激,不做任何干预。疗程:对于各组大鼠,每日干预1次,5d为1个疗程,间歇2d,共观察4个疗程。干预结束后,进行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的变化;末次行为学测试后,取海马组织,通过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测大鼠海马Aβ和GSK-3β阳性细胞数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观测大鼠海马Aβ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及t检验分析,数据以(X)±S表示。
  结果:
  1、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对于大鼠空间学习能力,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药物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2、HE染色结果: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学变化,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锥体细胞层排列整齐,细胞排列密集,神经元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变性或坏死;模型组锥体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距增宽、体积变小、胞核固缩;电针组椎体细胞排列较为整齐,未见体积变小、胞核固缩;药物组椎体细胞排列较为整齐,少量细胞排列紊乱、分散,未见体积变小、胞核固缩。
  3、免疫组化结果:对于海马Aβ和GSK-3β阳性细胞表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仅有少量Aβ、GSK-3β阳性细胞表达。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β、GSK-3β阳性细胞表达均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药物组Aβ、GSK-3β阳性细胞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
  4、western-blot结果:对于海马Aβ、GSK-3β蛋白表达,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β、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药物组Aβ、GSK-3β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
  1.采用Aβ1-42淀粉样蛋白,经脑注射,能够成功复制AD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GSK-3β、Aβ蛋白表达量及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形态学变化与AD大鼠空间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3.电针干预,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改善海马CA1区的椎体细胞层的紊乱、促进锥体细胞的形态恢复;能够抑制GSK-3β的活性和Aβ的过度沉积,减轻神经毒性的破坏作用,达到改善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  为了整理挖掘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李赛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通过梳理老师学术渊源,提炼其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研究其治疗方法,以加深学习心得体会,提高自身诊疗水平,同时为更好的传承李老师学术经验积累临床资料。  方法:  本研究课题收集、整理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南楼李赛美教授运用承气汤类方辨治的门诊病历。通
研究背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炎为突出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滑膜炎症,而软骨和骨破坏是RA的严重不良后果,是关节致残的重要原因。软骨细胞在RA的软骨破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对预防RA的关节破坏有重要意义。  断藤益母汤(Duanteng Yimu Decoction,DTYMD)是长期临床验证确有疗效的治疗RA
目的:  湿疹虽作为一个古老的疾病,时至今天临床上大部分湿疹尤其是慢性湿疹仍属于常见疑难病之一。目前中医领域对湿疹的研究虽有着多方面的大量理论依据与临床实证,但中医学对湿疹的辨证论治采用寒温融合理论来探讨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寒温融合学术理论的整理、归纳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总结其可借湿疹辨治所采纳的机理分析、论治原则及用药规律,以作为本课题的创新点,并为湿疹的治疗和传统中医经典传承提供新的思
学位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人数、糖尿病并发症的死亡率逐年递增。改善糖尿病糖脂紊乱,缓解糖尿病症状,延长糖尿病生存时间,阻止糖尿病的病情进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病理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的损伤。胰岛细胞损伤的机制包括有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失调,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O-GlcNAc修饰,低氧状态,胰岛β细胞分化
学位
目的:  温病湿热证是岭南地区温病发病常见的证候类型。目前该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尚缺乏统一的客观评价标准,给温病湿热证的动物实验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难。本研究分别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为外来致病因子,在“环境+饮食+致病因子”的复合多因素造模原则指导下建立两种温病湿热
目的:  (1)观察补阳还五汤四种抗氧化单体成分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 CAG)、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羟基芍药苷(Oxypaeoniflorin)、扁桃苷(Amygdalin)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分化,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分化,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控制欠佳的情况,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ostprandial glucose,2h 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等指标,均未能达标。中医在治疗2型糖尿病上,已经有一些广泛的理论和临床指导的治疗方法,但在针对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目的:  基于六经辨证体系探讨女性不孕症的辨治规律。  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及临床调研的方法,系统收集、整理采用六经辨证思想辨治女性不孕症的古今文献及临床病例,结合笔者的临床体悟,尝试从六经辨证的角度,阐释女性的生殖生理,进而阐释其生殖病理,探讨不孕症的病因病机,总结其辨治规律。  成果:  对历代医家所阐述的不孕症的病因、病机、辨治思想进行了全面总结回顾,总结出一套基于六经辨证体系的不孕症的辨
学位
目的:在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现拔罐疗法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有一定效果,且运动员对其依从性高于中药、针灸等治疗,但其作用机制说法不一,研究缺乏时效性。为此,本课题在已有的短效(即刻内)研究基础上展开长效(2周)研究,通过拔罐疗法促进男篮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及阐述部分作用机制,以减少运动性疲劳带给运动员的不必要损伤,积极为各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有效可靠的治疗方式。  方法:选
目的:通过早期电针干预帕金森模型小鼠,观察对其行为学、结肠形态及肠/脑内IL-1β水平的影响,以期解释帕金森病发病与肠道存在的联系,探讨其部分机制,提供针灸从肠道防治帕金森病发生发展的依据。  方法:选取9周龄、清洁C57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PD组、PD组和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于实验开始前,对四组小鼠进行旷场实验、悬挂实验。在实验开始后,对针刺+PD组小鼠皮下注射鱼藤酮溶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