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入欺负与自我伤害行为初中生的注意偏向和攻击性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历来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期频发的校园安全问题让社会的关注点集中在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上。其中,欺负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是具有相对指向性的一对伤害性行为。虽然研究表明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欺负行为的发生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行为带来的攻击性和伤害性却越来越大。同时,不管是欺负行为的发出者还是受害者,都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我伤害、情绪困扰、学业不良和人际关系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由于其发生的隐蔽性,较少引起我们的关注。然而,研究表明我国普通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率约为31.2%-57.4%,工读学校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比例高达88.89%,未成年犯群体中自伤行为的发生率为83.5%,如此巨大的比例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这些伤害性的行为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为了了解青少年欺负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的现状及其二者的关系,探究卷入伤害行为青少年的注意偏向特点和攻击性水平,以分析青少年伤害行为发生的内部原因和内隐态度,本研究共分为如下三个部分:(1)研究一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调查当前青少年欺负、受欺负以及自我伤害的现状特点,探究欺负行为与自我伤害行为的关系,并且为后续实验探索奠定基础。(2)研究二采线索靶子范式,为3(欺负类型:欺负、受欺负、未参)×2(词语类型:伤害性、非伤害性事件词)×2(线索类型:有效、无效)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究有自我伤害行为的欺负、受欺负初中生对伤害性事件词和非伤害性事件词的注意特点。(3)研究三首先使用攻击问卷测量被试的外显攻击性,然后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设计出3(欺负类型:欺负、受欺负、未参)×2(任务类型:相容任务、不相容任务)的混合实验,以测量各伤害行为分组被试的内隐攻击性。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一发现,样本初中生中的欺负者约占8%,受欺负者占19.9%,欺负-受欺者占4.4%,至少有过一次自伤行为的初中生比例约为39.5%。性别和年级变量对初中生的欺负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卷入欺负行为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八年级卷入欺负行为的学生比例多于七年级和九年级。年级变量对自伤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八年级报告有自伤行为的学生最多,其次是九年级,最后是七年级。此外,欺负行为对初中生的自伤行为存在显著的影响,欺负行为与自伤行为存在相关性。(2)研究二的结果表明,词语类型和线索类型的主效应显著,词语类型和伤害行为分组的交互作用显著,线索类型和伤害行为分组的交互作用显著,词语类型和线索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词语类型、线索类型和伤害行为分组三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无效线索条件下,欺负-自伤组初中生对伤害性事件词之后的靶子反应时短于非伤害性事件词后的反应时,表现出对伤害行为的注意回避。(3)研究三的结果显示,欺负-自伤组被试的外显攻击性总分最高,其次是受欺-自伤组;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伤害行为分组在身体攻击、间接攻击、愤怒、敌意因子和总体得分上的差异都十分显著。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结果表明,欺负-自伤组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相容任务,未参组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高于不相容任务;欺负-自伤组的内隐D分数显著高于标准数值,表现出较高的内隐攻击性。本研究的结论为:(1)初中生的欺负行为和自我伤害行为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存在年级和性别上的显著差异。(2)欺负和自伤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初中生的欺负行为对自伤行为有预测作用。(3)卷入伤害行为的初中生对带有攻击性的伤害性事件词表现出注意回避的特点,且受欺-自伤组初中生表现出注意警觉的趋势。(4)卷入伤害行为的初中生表现出较高的外显攻击性,同时,欺负-自伤组初中生有较高的内隐攻击性,而受欺-自伤组与未参组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水平较低。
其他文献
在21世纪,高等教育地方化和高等教育全球化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而且高等教育地方化正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正像农民是中国人口的多数一样,地方高等学校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与外界组织或个人进行思想、情感、行为交流的技能和本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人生存和发展。高校辅导员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变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方法有了新的变化,人际交往情况喜忧参半。“25
今年《新闻战线》第1期发表袁建达的文章《“告记者”引出的反思》。读后想谈点不同看法。袁文首句说:“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这一论点(实际是袁文的主旨)有失偏颇。
在高校的教学和管理环节中,班主任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班主任能否带好一个班级,取决于其能否和所带班级学生之间有良好的沟通。“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大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自我意识较强,渴望受尊重却心理情感脆弱。”[1]在这种群体特点发生改变的前提下,高校学生个体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性格、心理和行为方式自然也有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沟通方法。本文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00-01  摘 要 乒乓球作为国球在我国开展良好,且长期居于世界乒坛的领先地位,其值得研究和总结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人才资源是一国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拥有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竞技体育人才是决定其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乒乓球注册运动员 人才资源分布 人才特征 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对篮球球队风格模型的量化为目标,从目前关于篮球球队风格的存在的问题入手,以第十四届CUBA男子十六强比赛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构建学生人格体系、提高学生就业实力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个高校的学生社团无论在数量、参加人数,还是社团形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姿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逐步实现学生管理的科
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全部活动。狭义上是指教学计划以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即不包括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广义上是指相对于理论教学以外的各种实践环节,既包括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又包括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广义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它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需要,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
軍校青年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希望拥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渴望被信任、理解和尊重。在部队这个纪律严明、环境封闭的集体中,更希望在心理上获得归属感和依靠感。基于这种需要,他们便在学习、生活和娱乐等日常活动中,自发形成了各种非正式群体。在军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增强军校凝聚力,加强风气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军校学
本文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世界乒乓球大赛中横拍直拍发球技术的单一指标及指标组合情况的统计对比分析,对其发球技术比赛中运用特征与运用效果进行归纳,试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