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ox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与外界组织或个人进行思想、情感、行为交流的技能和本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个人生存和发展。高校辅导员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引导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变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方法有了新的变化,人际交往情况喜忧参半。“25.4%的学生经常感到寂寞和孤独,13.6%的学生与同班、同宿舍的人处理不好关系,40.5%的学生认为‘最好与同学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1]“在交流方式上,手机、短信、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书信、固定电话的使用率较低。在交往场所中,仍以宿舍、教室、食堂等传统活动场所为主。但计算机和网络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上网还是大学生缓解心情苦闷的方式之一,网络在方便了人们之间交流的同时,也降低了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流的能力。”“多数大学生人际关系、宿舍中的同学关系良好,与同学朋友和父母的关系密切,对个人的交往能力有较好的评价。”但“老师(包括班主任)與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很少,师长既不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也根本不了解、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2]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策略
  
  1.辅导员坚持自我修炼,注重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开放的教育系统内,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进行反思,有助于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完善。特别要提高与大学生交往的能力,通过学习有关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知识,增强服务学生、管理学生的能力,增加与学生交流的频率,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必要的引导。
  2.引导大学生树立“共赢”的人际交往观。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渐定型,但还有较大的可塑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强弱取决于他们对人际交往采取何种理念。观念决定行为,紧张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出现的原因就是交往者对人性认识模糊,对人际交往认识有偏差。
  人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应该要得到认同和尊重。高校辅导员首先应帮助大学生认识到通过情感的付出与收获,人与人之间才能实现认识、了解、体验和心理满足的目的;其次,明确人际关系是人们之间思想、行为互动的结果,纠正交往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再次,要引导大学生不因沉迷网络人际交往而忽略现实人际关系建构。应大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共赢”的人际交往观。在交往中,交往双方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前提下,尽可能寻找双方“共赢”结合点,促进双方和谐交往。
  3广拓渠道,引导大学生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营造积极班级组织文化。班级组织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高校辅导员营造积极班级组织文化的具体策略在于树立积极向上的组织理念、整体价值观,优化育人环境,激励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形象素质,促进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提高。
  (2)多途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形成的消极情绪体验,可以通过自我消化和寻求外界帮助解决。高校辅导员应扩大与大学生交流的机会,特别是思想的交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筑牢做人的底线——自信、诚实、善良、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同时,高校辅导员可借助朋辈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等途径来应对和缓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3)有针对性地引导组织各种文明礼仪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社交礼仪是精神文明的内容之一,它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形象塑造、感情联络、行为调节等功能。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普通话培训、讲座,这有利于消除大学生人际交往间的语言隔阂、提高沟通有效性、促进交往双方互相理解。
  (4)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辅导员有责任积极支持引导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品格与技巧。通过社团活动、班级联谊活动、课外兼职、走进社区卫生宣传、假期社会实践考察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活动机会。
  
  参考文献:
  [1]吴磊等.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10).
  [2]李学斌.大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8(3).
其他文献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一切为人的事业,它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学校道德教育亦是如此。同时,生命是人的存在形式,为此,教育或道德教育应是以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提升为目的。然而,当前的学校教育(道德教育)中却存在着对学生生命忽视的现象。在科技理性、知识万能的经济时代,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其间,人被物化了,教育被扭曲成了一种“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工具,而遮蔽和忘却了教育的本真追求——教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逐渐提高,残疾人体育活动的权利得到一系列法律法规的保障。1998年我国体育人口31.
科学的多年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系统的多年训练是运动员有效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的重要保障。常鹏本是近十
丰岛集团成立已有十周年了,这十年走得不容易,回望十年走过的路,回望1993年创业初的艰辛,每个脚印里都充满了汗水与泪水,更充满了风险。但是我们毕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了
<正>1监所安防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所谓监所信息化,就是建设完善基础网络,实现信息传输网络化;建设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处理数字化;建设完善安全防范系统,实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技术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方法理论,并基于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技术测试的体脂率和血压、血液指标反映出的超重、肥胖风险因子,
高校后进学生是指在某一个时段内,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学习成绩在高校同一教学单位的群体中相对落后,并且与群体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的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对落后容易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困惑,如果不及时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不但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会受到很大干扰,校园的稳定工作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对高校后进学生转化体系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及心理表现    首先,应试教育的
运动训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同时又是改善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必经途径和主要手段。高效率的获取训练成果,不仅仅依赖于训练过程中
在21世纪,高等教育地方化和高等教育全球化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而且高等教育地方化正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正像农民是中国人口的多数一样,地方高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