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心灵的成长:分析《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斯蒂芬的语言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通过语言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本论文主要从分析斯蒂芬·迪达勒斯的语言的角度出发,揭示他的艺术与心灵的成长过程。童年时代的斯蒂芬与当时出生在爱尔兰的其他孩子一样,循规蹈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思想偏离了最初的轨道,脱离了家庭,摒弃了宗教信仰,并且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国家。民族领袖帕奈尔的遭遇让刚踏入校门不久的斯蒂芬对天主教产生了怀疑。在教会学校里,同学们欺侮他、嘲笑他;因为与学监争辩又被打了戒尺,他被剥夺了展现真实个性的权利。无奈之中,十六岁的他投入了被世人所不齿的妓女的怀抱。尽管天主教会认为这是十恶不赦的行为,但斯蒂芬却从中寻找到了艺术灵感。与爱玛的交流让他产生了创作欲望,而与涉水女孩的精神交流使他顿悟:应该为艺术而献身、为艺术而流亡。另一位女性,他的笃信天主教的母亲也在他的艺术道路上助了一臂之力。上了大学之后,斯蒂芬的艺术思想日趋成熟,更无法承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在许多方面他都显得格格不入,在使用语言方面尤为突出。在与同学的对话中,斯蒂芬阐述了源于阿奎那(Aquinas)的美学观:整体、和谐与辐射。可是没有人理解他,于是他变得越来越异化。在一番疑虑和徘徊之后,斯蒂芬终于选择了为艺术而流亡。
其他文献
语音被称为是语言的基础.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开始,语音分析则是语言学研究的第一步.在日语教学较为普及的今天,语音教学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在日语语音领域的研究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一个顺理成章的要求便是翻译必须能够准确传达原文内容,做到忠实于原文。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
该文旨在回答如何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模糊美是中国古诗的一大特点和优点.英译中国古诗势必要传达古诗的模糊美.论文首先从传统文论中的"隐"和"含蓄"谈起,借鉴前人的成
通过关于同一事件的五篇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语篇分析,该论文研究新闻语篇中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目的在于揭示新闻语篇中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所左右.为此,作者收集了分别来自
起源于镰仓时代的精进料理不仅在料理的形式上为其后日本料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内涵也有许多为现代日本料理所吸收."精进"是指在佛事前净化自己的身心,不食酒肉,节制欲望的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美术》杂志为研究对象,并从传播学的角度,将发生在此期间的“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绘画”纳入到传播系统的时间坐标进行考察,以此研究这两类绘画是如
掌握一门外语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同时还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被广泛的认识并接受.然而,如何取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成功?这个问题引起
约束理论研究在语言学理论中位置独特而重要。但是,约束C原则的性质,以及该原则是否实际存在,不少理论专著依然争论不休。此外,第一语言习得中C原则的有关研究,大多都是以母语为英
该文旨在为汉语中言语礼貌的个案分析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方法.言语中涉及到的礼貌现象,在近几十年里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回顾,作者发现,这些研究实际上都只针对
该论文主要讨论汉语特殊疑问的句法生成以及相关语义理解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生成语法研究中,对汉语特殊疑问句研究所采取的两种方法:一种是LF层面的移动分析法(以下简称"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