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及疗效评价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ogi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2019年底爆发并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是COVID-19患者常见合并症并可显著增加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基础药物,但他汀类药物在COVID-19人群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尚不清楚。本节研究将分析COVID-19患者中他汀药物使用具体情况以及他汀使用人群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探究他汀类药物在COVID-19患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4月17日期间在湖北省21家医院收治的13981例COVID-19患者医疗信息。按照院内他汀使用与否将研究人群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非正态连续变量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统计形式,差异统计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以数量(百分比)进行展示,差异统计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研究人群中位年龄为58岁,48.9%为男性。高血压(34.8%)为最常见的合并基础疾病。研究人群中他汀类药物服用者共1219例(8.7%)。与非他汀组相比,他汀组患者年龄更高(66.0 vs.57.0岁,P<0.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更高。他汀组入院时炎症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水平升高,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升高,肾功能指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凝血指标D-二聚体升高,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升高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他汀组。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组内最常用的他汀类药物。结论:他汀是COVID-19患者中常用治疗药物。与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接受院内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入院时呈现更严重的炎症和器官功能损伤。第二部分COVID-19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目的:在既往临床研究中证实了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对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有治疗作用。同时,他汀类药物被证实具有抗炎和潜在的抗病毒感染作用。因此,他汀类药物被提出或许可以用于治疗COVID-19。但是,他汀类药物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上调作用提示服用他汀可能带来更大的COVID-19感染及恶化风险。为解决当前关于他汀在COVID-19人群中使用争议,本研究将评价院内他汀类药物使用与COVID-19患者死亡、器官损伤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为他汀类药物对COVID-19患者的预后影响提供直接的临床证据。方法:研究人群包括13981例COVID-19。随访时间设定为入院后28天。主要结局为死亡,次要结局包括ARDS、脓毒性休克、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急性心损伤,以及代表病情恶化的次要结局包括入住ICU和有创机械通气。他汀相关不良反应定义为谷丙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的异常升高。采用混合效应Cox模型,Time-varying Cox模型和边缘结构模型(MSM)评价他汀类药物使用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随访的13981例COVID-19患者中有938人死亡,其中他汀组死亡67人(死亡率5.5%),非他汀组死亡871人(死亡率6.8%)。与非他汀组比较,他汀组的院内28天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IRR=0.78,95%CI:0.61-0.996,P=0.046)。通过混合效应Cox模型(校正HR=0.50,95%CI:0.38-0.65,P<0.001),Time-varying Cox模型(校正HR=0.63,95%CI:0.48-0.84,P=0.001)和MSM模型(校正HR=0.72,95%CI:0.54-0.97,P=0.032)计算,结果均提示他汀组死亡风险比非他汀组的显著降低。针对他汀药物使用与死亡关联的敏感性分析结论与上述一致。此外,由混合效应Cox模型可知他汀组ARDS(校正HR=0.83,95%CI:0.72-0.97,P=0.015),入住ICU(校正HR=0.69,95%CI:0.56-0.85,P=0.001)和有创机械通气(校正HR=0.37,95%CI:0.26-0.53,P<0.001)发生风险显著低于非他汀组。不良反应肌酸激酶升高和谷丙转氨酶升高3倍的风险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院内他汀类药物使用与COVID-19死亡风险降低显著相关,并且不增加器官损伤或不良反应风险。这些结果为他汀类药物治疗COVID-19的疗效评价的前瞻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开展提供了支持证据,也为全球提供一种低成本且高可及性的COVID-19的潜在治疗策略。第三部分COVID-19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目的:他汀药物的临床多效性包括血脂调节作用,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血脂代谢改变、炎症反应和心血管损伤都已经被证实是COVID-19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分析院内使用和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COVID-19患者中血脂、炎症及心肌酶指标的动态变化来揭示他汀药物在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作用,为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COVID-19提供机制证据。方法:将回顾性队列中他汀组与非他汀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入院时两组间不平衡因素进行匹配。在匹配后他汀组和非他汀组中通过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Lo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and smoothing scatterplot,Lowess)模型分析入院后28天的血脂谱(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炎症指标(白介素-6,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高敏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动态特征。结果:按照1:4比例匹配得到他汀组(N=861)和非他汀组(N=3444)。由Lowess模型可知他汀组与非他汀组的血脂谱动态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入院后他汀组的炎症指标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水平始终低于非他汀组,且展现出更明显的下降趋势。住院期间高敏肌钙蛋白I在他汀组均呈现比非他汀组中更稳定且更低的水平。然而,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肌红蛋白在两组间动态拟合曲线没有显著差异。结论:COVID-19患者服用他汀药物可显著降低炎症水平,这一结论为他汀药物在COVID-19患者中的使用提供了机制证据。第四部分COVID-19合并高血压患者中他汀联用ACEI/ARB类药物的预后影响目的:高血压是COVID-19患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常会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用于治疗高血压。他汀类药物与ARB类药物组合曾被用于治疗埃博拉,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然而,对于COVID-19,ACEI和ARB的临床应用与他汀类药物在增加ACE2表达方面存在类似的困境。因此,本研究将评价他汀联合ACEI/ARB类药物治疗对高血压合并COVID-19人群的预后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同时服用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物的高血压合并COIVD-19患者(N=922),并根据服用降压药种类将研究人群分为他汀+ACEI/ARB组(N=319)与他汀+非ACEI/ARB组(N=603)。以院内随访28天全因死亡为主要结局,次要结局包括ARDS、脓毒性休克、急性肝损伤、急性肾损伤、急性心损伤、入住ICU和有创机械通气。采用混合效应Cox比例风险模型,Time-varying Cox模型和MSM模型计算两组间临床结局发生风险。同时,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他汀+ACEI/ARB组和他汀+非ACEI/ARB组进行匹配,并进一步采用混合效应Cox模型计算匹配后两组间临床结局风险比。结果:混合效应Cox模型,Time-varying Cox模型和MSM模型计算结果提示他汀合并ACEI/ARB治疗与高血压合并COVID-19患者的28天全因死亡率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然而,混合效应Cox模型分析匹配他汀+ACEI/ARB组和匹配他汀+非ACEI/ARB组死亡风险结果提示他汀联用ACEI/ARB与患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相关(校正HR=0.32,95%CI:0.12-0.82,P=0.018)。匹配前两组间次要临床结局发生风险无显著差异。匹配后他汀+ACEI/ARB组的ARDS(校正HR=0.59,95%CI:0.37-0.92,P=0.020)和急性心损伤(校正HR=0.61,95%CI:0.38-0.97,P=0.038)发生风险显著降低。结论:他汀联合ACEI/ARB类药物不会显著增加伴发高血压的COVID-19患者的全因死亡及器官损伤等不良结局风险。在高血压合并COVID-19患者人群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联合ACEI/ARB类药物是安全的。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基于入院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目的:分析并筛选与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最相关的基线血常规指标,构建基于入院时的单个指标预测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来自湖北省21家医院的12862例COVID-19病例,并将其随机地平均分配至一个训练集队列和一个验证集队列。通过Cox回归和LASSO Cox回归模型在训练集中
研究背景及目的:人脑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约占原发恶性脑肿瘤的75%。目前胶质瘤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化疗,但是由于胶质瘤细胞高度的侵袭性,胶质瘤细胞可以沿着长纤维束或者血管侵入周围正常的脑组织,导致手术时难以达到完全切除,术后放化疗效果差,造成肿瘤极易复发。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 chain,FTL)是细胞内铁代谢相关蛋白之一,也是铁蛋白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其在胶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PC)是一种鼻咽部由粘膜上皮细胞恶变而来,具有较高恶性程度的头颈部癌症。据国际癌症调查显示,大多数鼻咽癌患者具有显著的地理区域和人种聚集特征。在泰国、越南、中国南方以及北非地区鼻咽癌的发病率明显较高,而在其他地方则表现为散在发病的分布特点。这些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特征共同证实了基因失调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鼻咽癌新的筛查方式和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鼻咽癌整体病死率较
线粒体自噬是降解细胞内受损或过剩线粒体,从而保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酵母细胞中,线粒体外膜蛋白Atg32是线粒体自噬过程中的受体蛋白。当线粒体自噬途径被激活时,Atg32可以和核心自噬蛋白Atg8以及骨架蛋白Atg11相结合,从而介导线粒体通过自噬途径进行降解。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当线粒体受到损伤时,激酶PINK1被稳定在线粒体表面,进而磷酸化修饰E3泛素连接酶PRKN/PARK
背景:病理性心肌肥厚及其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蛋白降解异常,尤其是细胞器和膜蛋白溶酶体降解途径的受损,参与了病理性心肌肥厚的进程。然而,其潜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方法:我们检测了TMBIM1的m RNA和蛋白水平在心衰患者和主动脉缩窄术(aortic banding,AB)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的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我们构建了心脏特异性Tmbim1基因敲除和心脏特异性Tmbim1
学位
背景: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干的吴茱萸果实中提取的一种重要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作为一种天然的吲哚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其抗肿瘤,抗炎,镇痛及胃粘膜保护作用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同时,吴茱萸碱在调节胃肠动力及内脏敏感性方面也表现出了潜在的价值,目前研究较少,且机制尚不明确。胃肠动力受多种因素共同调节,其中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Cajal细胞及平滑肌发挥着主要作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平台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重要的网络平台之一,为国民提供支付及其衍生业务的同时,也会引起犯罪。第三方支付平台犯罪,会承担刑事责任。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研究对象,关注其犯罪引起的刑事责任问题,利于规范支付活动、促进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研究第三方支付平台犯罪刑事责任问题,共分六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第一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犯罪及其刑事责任问题。此
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50%~60%,其产量和品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快速准确地获取田间尺度杂交水稻长势关键参数,对于杂交水稻精准育种、科学施肥、高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人机遥感能够快速、精准、无损地获取数据,为监测大面积田间尺度水稻长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基于无人机影像的水稻长势监测和产量估计研究存在以下问题有待
激光扫描系统作为一种实时主动式的设备,能够全天时、全天候地获取范围大、精度高的地物三维点云数据,并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巡线、灾害防控、无人驾驶、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点云数据的语义标注是处理激光数据应用中一项基本的任务。为减少实际生产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国内外学者已对激光点云数据的自动分类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深度学习算法因其能够从低维特征学习数据的高维表示脱颖而出,在点云数据语义分割领域取得了优
少突胶质细胞(OL)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类具有产生髓鞘功能的胶质细胞,其产生的髓鞘对神经轴突具有绝缘作用,从而促进神经冲动的快速传导,此外髓鞘还能支持轴突并为其提供能量和营养。当少突胶质细胞的功能遭到破坏时,它将导致脱髓鞘疾病的发生,如多发性硬化症等。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且精细化的过程。具体为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一旦从多能神经祖细胞中特化之后,快速增值并迁移到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