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运用与管理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lzs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存空间的逐步恶化,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从2005年的印度洋海啸到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从2001年美国“911”事件到2008年4月份的我国西藏、四川等藏区的暴乱;从屡禁不止的矿难到不明究竟的食品安全、医疗事故。从世界范围到中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时刻准备着处理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破坏等一系列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危机事件对于各级政府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处理得好可以展示政府果断有力的决策能力,处理不好会降低政府在公众面前的信任度。而这种处理危机事件的一个关键方面,就要看政府对媒体的运用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危机传播是一种异化情形下的特殊传播形态,而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政府对大众媒体的运用和管理又是这一传播形态中的重要环节。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政府对媒体的选择、运用和管理都不同平常。 危机传播中,政府对媒体运用和管理方式实质上就是对话语权的争夺。作为公共危机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政府,就要在对媒介的管理过程中,掌握话语主动权,将舆论引导到利于政府解决危机的道路上来。 政府的媒体管理政策和策略,必须建立在保持媒体、政府和公众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三角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使得媒体既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又能在危机传播时受政府制约和引导。政府应该给新闻媒体发挥作用的空间,让媒体拥有传播危机事件信息的自主空间。而这种“自主空间”又不是随意的、无节制的。政府通过进行议程设置、“把关人”设置、议题管理和树立意见领袖来影响和左右媒体,以期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使得媒体按照自己的要求和目的整理和加工信息,通过传播由政府发布的权威消息,抵制谣言的流传,进而影响受众在危机传播过程中的意识和心理承受力。 危机传播中政府的媒体运用和管理不是孤立和杂乱的。一方面,政府要善于针对各媒体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了解危机传播的不同阶段特点,从而采取不同的媒体运用和管理策略。这种危机传播中政府分层次媒体运用和管理策略与政府分阶段媒体运用和管理策略,使得政府在危机传播过程中能够从横向(不同媒体)和纵向(时间)完成对大众媒体的管制。
其他文献
南斯拉夫著名新闻工作者莫舍·比亚德有一句名言,说新闻记者是“万能的无知者”,这是很有见地的警策之言。记者每天接触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对这些事物要迅速而又正确地作出
在设定中,麦迪逊原先只是一名市井之徒,从事不法勾当.但当自身族群面临灭亡的时候,其正义之心终于醒觉,现在作为保卫家园的战士,她会为族群奋战.这款手办在ORI众多作品中风格
本次E2046带来的是《天元突破红莲之眼》中登场主角机体——经过SD化的可爱版红莲之眼.rn涂装色彩忠实还原了原作的配色风格,细节丰富,分色干脆利落,漆面质感工整平滑.盔甲结
期刊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和发展之“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感悟汉字的魅力,体味“根”之香韵,既是识字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识字的最终目标。  一、 寻“根”闻香:觅寻汉字魅力的起源  1. 字理闻香。历史悠久的汉字,历经祖先们智慧的创造与完善,成为优美的表意文字,其“根”之背后,是值得探寻的“字理之香”。  “字理识字”依据汉字
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媒介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协调广播电视传媒与公共
继KOSMOS之后,E2046又带来一款备受瞩目的大比例之作——泰罗丝(T-elos)涂装完成品.此次的泰罗丝算是老物新做,1/4的超大比例在手办中绝对称得上是“巨无霸”了!rn造型威武,
当放宽信贷政策、减免购房税费、增加补贴等一系列短期调控行为似乎适得其反时,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又该如何继续推进?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指出,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度、
一、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谈文本解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这的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每一篇课文教学绕不过的必然“坎儿”。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文本解读,还是有不少隐忧的:抑或会迷失语文教学的特性,当作思想品德的课例;抑或会忽视课文特点,总从叙事写人的角度阅读;抑或会偏离阅读教学特性,一味地把课文作为写作课的例文。  其实,文本解读是随着阅读者自身的见识、背景、经历、涵养、能力等千变万化的,何况还有教者、作者、学习者等多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