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作为世界上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仍然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病理活检技术以及外科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检出率及治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获得了良好的预后。针对早期胃癌T1a患者的治疗,近年来主要有两种手术方式,即行胃癌根治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早期胃癌T1a已被公认为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主要适应症,但是对于存在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T1a患者,还须在行ESD的基础上加行外科手术治疗。故是否存在胃周淋巴结转移对于早期胃癌T1a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说明了术前评估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的重要性。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具有完整资料的466例早期胃癌T1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及分层分析等方法,研究早期胃癌T1a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随访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255例早期胃癌T1a患者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与早期胃癌T1a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年龄(P=0.029)、性别(P=0.020)和肿瘤组织学类型(P=0.045)是早期胃癌T1a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早期胃癌T1a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8.8%),而年龄≥65岁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均较低。在255例有随访结果的早期胃癌T1a患者中,2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其中17例患者死亡。术后3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9.5%和91.6%,术后3年和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9.1%和86.1%。单因素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和溃疡形成与患者术后的肿瘤复发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COX风险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05)、组织学类型(P=0.037)和是否并发溃疡(P=0.023)是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是影响早期胃癌T1a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和是否并发溃疡也可能是影响早期胃癌T1a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