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_2005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刘宋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谢灵运在后代诗歌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诗人与批评家都对其诗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接受,其中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颇具特色。与有明一代文学复古思潮相始终,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不论是在文本方面还是在理论批评方面都较前代有了质的飞跃。基于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的突出特征,本文对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情况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分析与讨论。本文共设置三个章节。第一章为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总论,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进行整体性观照,主要探讨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的诗学背景与历史分期,并就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过程中的几个突出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包括严羽《沧浪诗话》对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产生的影响及明人围绕“古诗之法亡于谢”所展开的论争等。第二章考察谢灵运诗歌文本在明代的整理、选录与传播情况。首先从阅读史的角度考察明代前期在无完整谢集流传的情况下谢灵运诗歌的传播方式;其次考察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整理辑录情况,重点关注明人对谢诗开展的辑佚工作;最后以李攀龙的《古今诗删》、钟惺、谭元春的《古诗归》以及陆时雍的《古诗镜》三种具有相当代表性的明代古诗选本为核心,从选本的角度考察谢诗在明代的接受情况。第三章为明代后期谢灵运诗歌接受个案研究,共选取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等三位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的典型诗论家,试图更加深入全面地探讨谢灵运诗歌对明代末期个体诗论家产生的影响。经过笔者考察,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深受明一代文学领域内崇古观念和复古思潮的影响,其在洪武至成化年间尚处于沉寂状态,随后从弘治、正德开始逐渐走向繁盛。而明人对谢灵运诗歌的接受整体上是积极的,极少如前代文论家对谢诗进行全盘否定。同时,明代诗学受严羽《沧浪诗话》影响颇深,在谢灵运诗歌接受方面明人对严羽的观点也进行了吸收与批驳;至于何景明提出“古诗之法亡于谢”,明人围绕这一论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这些共同构成了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的独特风貌。在文本方面,明代谢灵运诗歌的辑佚、编集、选录也较前代更为繁盛,谢集自宋代散佚后于明代再次得到了大规模的整理,现存最早的谢灵运诗歌单行本便出现在明代。而在明代卷帙浩繁的古诗选本中,谢灵运诗歌也往往占据着极为突出的地位,这不仅是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相当重要之一侧面,也为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奠定了良好的文献基础。在对明代后期谢灵运诗歌接受个案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明人对谢灵运诗歌的接受是逐步深化的,不同于前七子对谢灵运诗歌进行局部批判以及六朝派对其持几乎完全赞赏的态度,在步入诗学总结阶段的明代后期,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等人对谢诗的接受更近似于一种理性的研究状态,在总结融汇前人诗学的基础上,他们对谢灵运诗歌进行了较为系统又颇具特色的学习与评价,为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做出了圆满的总结。可以说在明人手中,谢灵运诗歌的接受变得更加深入、细致、客观,这与前代谢灵运诗歌接受相比无疑是一大飞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大众对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的专业性便成为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与要求的量尺。于心理健康相关工作而言,专业性更多地意味着工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的职业素养及知行合一的状态。个体对于其自身所学或所从事专业的认同和态度便是成就其专业化的基础,尤其对于心理学的应用学科而言,理论是夯实头脑的基础,而由内而外的认同是专业助人的宝藏。学历教育下的心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们正经历
当今使用非母语写作的中国学者日益增多,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以这样的方式更深入地向世界传播。其中,许多文献和书籍的作者并没有发表对应的中文版本,对于此类著作的文化回译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对回译策略和其翻译思想的研究也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回译最初只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手段以及探索翻译前后文本差异的研究方法,后经中国学者王宏印、江慧敏等学者的研究,衍生出了“异语写作”和“无本回译”等概念,鉴于并不存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进一步凸显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主要基于文本去掌握单词、语法、句式,这种学习方式忽视了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还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阅读内容枯燥以及来源较为单一等问题。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阅
芥川龍之介作为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其一生创作了148篇小说,多以短篇小说为主,并且留下了许多杰出作品。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芥川龙之介自幼熟读汉文学典籍,并且出版了一系列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取材于中国古典文本的作品,如《杜子春》、《秋山图》等;第二种是以中国为舞台的作品,如《南京的基督》、《湖南的扇子》等。另外一种就是芥川龍之介的《中国游记》。受到大阪每日新闻社
学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转型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培养的生产、服务、技术与管理等一线工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客观准确地考核其操作技能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现有的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虽易于组织,对学生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但却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操作过程。因此,本文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借鉴专家新手范式的实验理
近几年,新词语的造词法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成了热议话题,但是很多学者还是倾向于研究已有稳定性的新词语,即已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新词语。对每年出现的新词语的造词研究还是较少,本文认为对每年出现的新词语进行造词法研究更能体现新词语的造词变化,以及社会与人们的思维变化。于是本文选用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编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称《报告》)为语料来源。至今,汉语的造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认识不清,被压榨、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是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更应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本研究以劳动教育为出发点,查阅劳动教育相关文献,对劳动教育作用、课程、实施途径以及与全面发展中其它四育的关系等进行相关综述,了解劳动教育相关基本情况。并分
实地考察是地理实践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近十年国际地理教育的研究热点。我国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加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教科书中的实地考察内容是开展实地考察的重要参考。研究制定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设计的分析维度、构建教科书实地考察活动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不同版本教科书的评析,归纳教科书实地考察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城市中的部分家庭选择生育二孩,这就使部分独生子女成为了家中长子女。而此时的他们和弟弟妹妹的年龄差又相对较大,故称其为大龄头胎儿童。年龄差较大的同胞关系,作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一种新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新成员的加入使得家庭结构有变化,同胞之间的日常相处难免产生矛盾。面对年幼的弟弟妹妹,头胎儿童将会如何应对同胞冲突,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且已有研究证实同胞冲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