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医学影像分割和分类算法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图像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医学影像的分割与分类以及两者在临床场景中的应用得到了科研人员的重点关注。医学影像可以呈现出人体组织与解剖结构以及病灶区域的形态特性。通过病灶区域定位、器官组织分割、特征信息提取等技术进一步对病情进行分析,给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和多维度的信息用于疾病的诊断。因此,医学影像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更好的辅助医生的诊断工作。然而,由于医学影像模态众多且数据量庞大,持续增长的影像数据量给影像科医生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如果仅凭医生已有的经验对影像进行主观分析和处理,会增大误诊和漏诊现象的发生几率。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结合多领域交叉学科的医学影像分析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能够高效地分析处理大规模影像数据,并为诊断结果赋予更多的客观可靠因素。本文针对胰腺和脑胶质瘤的医学影像分割和分类问题分别开展研究,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割模型和分类模型,并分别在胰腺数据集和脑胶质瘤数据集上应用所提出的模型进行胰腺分割和脑胶质瘤真假复发分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胰腺分割模型(Adversarial U-Net,UDGAN),该模型将对抗学习引入到传统分割网络U-Net中,通过生成对抗网络中的对抗竞争关系,促使分割网络输出的预测概率图更接近于其对应的标准图,进而改善分割概率图的质量。再进一步地引入多规模选择模块(Multi-Scale Field Selection,MSFS)和多通道融合模块(Multi-Channel Fusion Module,MCFM),从多个层次获取更充分的细节信息用于分割,进而提升网络的分割精度。在公开的胰腺数据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linical Center,NIH)上,UDGAN取得的DSC值为81.09%,这相比于基础分割框架U-Net取得的DSC值77.73%提高了3.36%,此外,MSFS和MCFM的相继引入使得胰腺分割精度在U-Net的基础之上分别提高了3.40%和5.10%。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分割模型能够实现胰腺的自动分割,且MSFS和MCFM的引入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分割精度。(2)提出基于双重约束下的对抗式胰腺分割模型(Two-Tier Constraints on A Conventional Network through Adversarial Learning,UDCGAN),该模型再一次将生成对抗网络引入到已经融合了对抗学习的分割网络中,双重约束的引入有助于改善分割网络的能量函数以优化模型训练,进而提升网络分割性能。再进一步地引入多级线索收集模块(Multilevel Cue Collection Module,MCCM),得到基于多层次信息的双重生成对抗网络(Dual Adversari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with Multilevel Cues,DACN-MC),MCCM的引入融合了来自于不同层级的特征信息用于分割。在NIH胰腺数据集上,UDCGAN取得的DSC值为82.51%,MCCM的引入使得胰腺分割精度达到83.93%。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胰腺分割算法,UDCGAN和DACN-MC能够取得有足够竞争力的分割精度。(3)提出基于金字塔池化的双重生成对抗网络(Double Adversarial Networks with Pyramidal Pooling Block,DAN_P),该模型在双重生成对抗网络中引入改进的池化模块,获取不同感受视野下的线索信息用于分割。此外,还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重生成对抗网络(Attention-Guided Duplex Adversarial U-Net,ADAUNet),即引入注意力机制来增强像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收集到充足的上下文线索来提升网络分割精度。两种模型DAN_P和ADAU-Net在NIH胰腺数据集上取得的DSC值分别为83.31%和83.76%。实验结果表明DAN_P和ADAU-Net能够有效的处理极具挑战的胰腺分割任务。(4)提出基于深层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和Alex Net的脑胶质瘤真假复发分类模型DC-AL GAN,该模型采用DCGAN作为生成器,并引入Alex Net作为判别器同时也是特征提取器来收集特征用于分类任务。DCGAN中的对抗竞争机制有助于判别器在迭代训练过程中提取到高精度的特征。DC-AL GAN在脑胶质瘤数据集上取得的分类准确率和AUC值(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分别达到0.920和0.947,该算法被提出时其性能优于已有的其他脑胶质瘤真假复发分类模型。
其他文献
牙髓外伤或发生细菌感染后通常表现为牙髓炎,目前针对牙髓炎症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根管治疗去除牙髓组织,经过对根管清理、成形和必要的药物消毒后采用热牙胶充填,从而达到消除感染源,封闭根管空腔,消灭细菌的生存空间,防止再感染的目的。然而,经过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失去了感知冷热刺激的能力,剩余牙体组织较少,容易发生折断从而导致根管系统的再感染。作为一种可替代的方法,再生牙髓学的目标是利用再生的牙髓样组织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治疗方法通常为手术治疗辅以放化疗,然而其五年生存率仍然不高,因此亟需探究OSCC的发病机制,为提高OSCC患者生存率奠定理论基础。近些年,肿瘤微环境(TME)这一概念被提出,作为肿瘤生存发展的“土壤”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HNSCC中,间质增生明显,存在丰富的肿瘤
皮肤在保护身体免受外部刺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暴露于表面,它也最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受伤,皮肤的功能会被破坏,并最终形成伤口,通常需要对伤口覆盖医用敷料才能加速其愈合过程。但目前临床上使用更多的还是干性无纺布类敷料,虽然这种敷料成本低廉,来源广泛,但它很容易因为吸收伤口渗出液而粘连在伤口上,在更换敷料时对新生的皮肤组织造成伤害。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George Winter提出湿法
交换偏置效应研究是信息存储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铁磁(FM)/反铁磁(AFM)交换偏置体系作为磁存储器件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已被广泛应用于磁记录和磁传感器等磁性电子器件中。但随着近年来对信息存储技术的高密度、低功耗、高速化、非易失等技术指标的追求越来越高,简单的FM/AFM交换偏置体系已无法满足发展要求。通过磁电耦合的方式,利用电场或电流的作用使得交换偏置体系界面的磁矩或磁畴状态发生变化可以实现
随着我们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对算力增长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硅基材料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二维材料有望突破传统芯片的限制,成为新一代光电材料。由不同二维材料堆叠在一起构成的范德华异质结能够结合各二维材料各组分的优异性能,设计和创造出更多功能性的二维结构,为制备新型纳米光电器件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来,基于二维异质结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迹象,例如栅极调谐的Mott绝缘体,
肝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病种,因此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尽早发现肝脏中的病灶,对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的重要。但由于肝脏与其他器官连接复杂,肝脏肿瘤形态、位置、规模和质地都因人而异,肝脏肿瘤的分割一直是医学图像分割问题中的难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学习实现高效的肝脏肿瘤分割成为热点课题。本文基于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基础,建立了3DA-U-Nets架构,提出了基于集成学习的3DA-Dense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2015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导致新生儿出现先天性寨卡综合征、成人出现格林-巴雷综合征等症状。2015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泛美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寨卡病毒病的全球警告。2016年11月,WHO宣布寨卡病毒病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仍
金属纳米簇通常由数个至数百个金属原子构成,其尺寸一般小于2 nm与费米波长相近。在尺寸效应的影响下,金属纳米簇的能级会由连续态转变为离散态,导致金属纳米簇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尺寸依赖的荧光发射和强光吸收等。这些特性为金属纳米簇在化学传感器、生物成像以及照明显示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由于金属纳米簇性能对尺寸和结构的高度依赖,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设计并制备相应的金属纳米簇。随着金属纳米簇
有机单晶具有结构长程有序性、低杂质含量、高载流子迁移率和高热稳定性等优势,在电子和光电子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有机单晶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实现了红绿蓝单色和白色均匀面发光单晶OLEDs,然而亮度和效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仍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高性能有机单晶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单晶生长工艺,以及单晶器件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制备工艺等都存在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单晶材料自身的光电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发布,加快促进了在线健康社区的蓬勃发展,各类在线健康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日益成为用户共享健康信息和政府推广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但目前因在线健康社区各类医疗健康信息指数级增长而出现的信息迷航、无序及无用信息泛滥的问题,使得人们难以从海量繁杂的在线健康社区信息中获取所需要的健康知识,形成了用户对精准健康知识服务需求与在线健康社区信息供给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