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政府再造的理论审视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hepi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人类历史的航程驶入网络时代以来,技术因素在行政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凸显,并极大地启发了政府对行政生态的认知与回应。实践表明,尽管网络所引领的信息技术革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公共行政的基本运行规律,但确实对公共行政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科层制政府再也不可能依靠其绝对理性和刚性的制度设计对这个变动着的世界继续实施统治。有鉴于此,为促使人们所期盼的善治真正到来,推动传统科层制政府的再造,建构足以在新时代迎接挑战、承载责任、促成善治的新的政府形态,成为了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性任务。因而,围绕“网络时代的政府再造”所开展的理论探索,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性和积极的实践导向性。   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行政生态的审视,并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致力于深入剖析“政府再造”这一政府实践在网络时代所处的情境;努力探究互联网络和信息网络技术对传统政府及其管理的解构;并就如何借力于互联网络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实现政府再造的四项关键工作--“政府组织结构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与重塑、行政流程的优化设计、行政理念的创新与伦理导正”进行理论阐释。希冀经以上理论探索,有助于描绘出一种既契合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又有益于增进政府的有效性、公共性、权威性和合法性的政府质态。最终,为我国在网络时代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管理现代化,建设人文主义的服务型政府,提供力所能及的借鉴。故而,本文主体内容为以下五大研究主题:迈入网络时代的政府现实境遇,网络环境中的政府组织变革,网络时代的政府职能重塑,网络技术辅助下的政府流程设计,网络背景的行政理念创新与伦理建设。此外,论文穿插在各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中,对“网络公共领域与数字民主”、“数字鸿沟与信息分化”、“网络政治与民主行政”、“合作治理与无缝隙政府”、“风险社会与网络伦理”等前沿性话题进行了研究。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对既有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未来的研究理路作了展望,并就如何持续推进政府再造工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⑴迈入网络时代的政府现实境遇。网络时代的崛起标志着政府所处的行政生态的巨大衍变,必然带来行政方式以至行政体制上的革命性变革。如何深入体察和巧妙运用网络,有效推动我国的政府再造工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在这一部分,系统地分析了网络时代的行政生态演变趋向,从“网络政治勃兴、网络经济崛起、网络文化繁盛、网络社会成型”四个方面对网络化行政生态进行了描述,并在前两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论述了网络时代政府再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本部分的研究,廓清了长期以来有关“网络时代”认知的疑误,既为学术界、政界理性认识网络时代的政府生存境遇提供理论指导,又为科学谋划网络时代的政府再造有针对性地创设条件。   ⑵网络环境中的政府组织变革。在世界上政府变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政府组织的革新都是首当其冲的选择,政府再造理应对此作出回应,而网络(技术)的介入无疑将对此大有裨益。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生活,政府组织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在这一部分的研究内容中,首先阐述了网络时代传统官僚制政府组织的解构危机,对新型组织理论的勃兴与应用作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信息网络技术在政府组织变革中的效用、网络时代政府组织变革的五大主要视点。其次,从理论建构的角度,对适配于网络时代的组织特质进行了设计,将开放性、弹性、合作性、创新性设定为网络时代的政府组织特质。再次,对网络时代的政府组织形态进行了预想性描述,赋予其三个方面的特征:虚拟化的政府组织形象、扁平化的网络式组织结构、多中心分化的权力体系。最后,还就如何处理好政府组织变革过程中对传统组织模式的继承和超越的问题作了强调。   ⑶网络时代的政府职能重塑。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赋予网络时代的政府职能新的意涵。在该部分的研究中,首先通过对传统官僚制行政原则的考察,强调了网络时代行政原则的转向--民主行政的勃兴;对“数字民主”助推“行政民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其中,重点阐述了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功能。其次,对网络时代政府服务职能的自觉强化进行了研究,探析了工具理性的电子政务、价值理性的电子政府对于增进政府服务职能的意义,强调了政府服务职能在网络时代的重要表现--消弭数字鸿沟。再次,探讨了网络时代政府规制职能的实现机制,深度揭示了网络的实质、政府规制职能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就如何借用“张力理论”设定政府规制与维系网络自由的均衡机制作了创新性研究。最后,就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范畴的适时扩展作了说明,强调政府在网络时代将拓展三个方面的职能:国际化行政职能、信息服务与管理职能、引导网络经济发展的职能。   ⑷网络技术辅助下的政府流程设计。“流程再造”可谓政府再造的中心环节。在这一部分的研究内容中,首先从理论角度对“政府流程再造”进行了较全面地审视,梳理了流程再造理论从“企业流程”到“政府流程”的嬗变过程,明晰了政府流程再造的意涵,以数据和图表展示的形式剖析了电子政务对于政府流程再造的推动作用。其次,对“服务驱动”的行政流程进行了初步设计,分析了政府流程再造的具体激励因素:增进公共利益的使命、维系民主政治的迫需、“顾客导向”战略的促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导引;并强调电子化“一站式”服务流程再造的真正目的是:充分实现电子政务的效益,促进政府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最后,强调了政府流程再造的辅助性举措:公务员网络技能的培训与提升,搭建政府流程再造的组织架构,新型政府组织文化的养成,完善政府流程再造的绩效考评制度,构建政府流程再造的理论体系,国外政府流程再造的案例考察与经验借鉴。   ⑸网络背景的行政理念创新与伦理建设。在网络时代,社会的信息化和权力的知识化抨击了传统的官僚制行政理念,并丰富和创新了原有行政理念的逻辑范畴。首先,论文在这一部分将“服务行政”确立为网络时代行政理念创新的核心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政府理念创新的研究。其次,微观审视了网络时代的政府理念,并将其界定为三个方面:公平正义的善治型政府、电子化的“无缝隙”政府、合作治理的“整体政府”。鉴于政府伦理对于行政理念与政府行为所特有的塑造和规范功能,论文还对网络时代的政府伦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网络时代政府伦理的异化倾向、网络伦理的“四化”建构路径。希望通过以上研究,促使政府秉承公正、忠诚、谦逊等行政美德,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⑹在以上理论探索的基础之上,推出了研究结论,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本文认为,在网络化生存境遇中,政府再造是必然的政府发展之路,人们必将创建出契合网络时代需要的的政府形态。然而,我们尚需对网络能否被妥当地运用于政府再造而谨慎乐观;政府应积极超越工具理性,从更宽广的视野深入思考如何运用网络增进公共利益。其次,推进未来的政府再造工程,关键需要三方面的努力:将公平正义精神嵌入政府的内核,培育政府锐意革新的勇气,多元社会力量的协商合作。当然,有关本选题的研究是一项渐进式创新的过程,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时,应当注意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审慎移植与本土转化。如此,方能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音乐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听觉、感觉、联想、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关键是抓住每一个创新教育的机会。小学音乐教育过程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可见,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既然有这样的独特作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就更应为
小学是学习数学的第一步,很多小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数学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知识,有效的
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文写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扩大阅读,帮助学生总结表达的技巧和注意的事项,使他们掌握一些写作技能.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日益丰富的今天,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教育的角度,主要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教育以及传统文化在中学内
本文透过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粉画展的作品,分析艺术题材、绘画观念、绘画语言、个性语言在这3届粉画展中的变化与提升,从而揭示我国粉画创作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既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更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难点.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造型能力的主阵地.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
只有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技巧学生才能够找寻数学知识的规律,只有在兴趣的引导和推动下学生身体机能发生变化,产生内在推力激励学生在数学世界中遨游和不断探索.教师作为学生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我国的小学教育水平不断地提高,但是学校一般都是比较注重对知识的传递和输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教师并没有注意到.其实学校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培养
作为高中基础教学课程,历史课程对学生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并且对后期掌握其他综合性的文科内容十分重要,丰富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因而学习历史时学生应树立明确的思想观念.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教师教学的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如今教学初中音乐时,教师需要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乐感和灵活应用音乐的能力,更需要培养的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