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arrestin1对抑郁症发生发展及NLRP3激活的调节作用和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1a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上发病率第一的精神类疾病。其临床症状在于情绪状态不佳、思维反应迟钝、兴趣快感丧失、意志活动减退、自残以及自杀等[1]。由于抑郁症的高患病率、复发率及自杀死亡率,使其成为了社会和家庭沉重的负担[2]。抑郁症的病理特征主要是:皮层和海马萎缩,神经元轴突缩短,海马脑区神经再生障碍,以及胶质细胞数目的变化[3][4]。目前抑郁症发病机制学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神经可塑性假说;2.兴奋性毒性假说;3.单胺假说;4.免疫炎症假说[5]。虽然关于抑郁症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很多研究仍旧停留在现象学上的关联。因此本课题拟进一步探究抑郁症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探寻新的作用靶点。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大量的临床药物以其作为靶点来发挥治疗作用[6]。β-抑制蛋白(β-arrestins)是一类能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GRK)结合,使受体脱敏并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的GPCR的负性调控因子[7]。目前已发现arrestin蛋白家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蛋白主要分布于视觉系统;另一类是在各组织中广泛分布的β-arrestins[8][9]。本课题研究的是β-arrestin1,是β-arrestins中的一员,结构上与β-arrestin2有78%的同源性,能够影响肺癌,糖尿病等疾病的病理过程。已有相文献报道,抑郁症患者单核白细胞中β-arrestin1蛋白和m RNA水平与健康人相比出现明显降低,抗抑郁药治疗后可将其改善[10]。并且β-arrestin1可能是抗抑郁作用的重要靶点,抗抑郁药以依赖于β-arrestin1方式使胶质细胞释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多,从而促进神经发生和神经元可塑性[11]。与此同时,在15年一项研究中,检测月经黄体期的非妊娠妇女外周血单核细胞中β-arrestin1蛋白水平,并与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得分进行了比较,汉密尔顿抑郁的分数越高,人体外周血中单核白细胞中β-arrestin1蛋白表达越少,抑郁症状况越严重[12]。这些研究表明了,通过评估β-arrestin1的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抑郁症严重程度。然而β-arrestin1对抑郁症影响的具体作用和机制还不清楚,因此论文拟在基础研究中探究β-arrestin1在对抑郁症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目的:探究β-arrestin1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及其对细胞的机制;探究β-arrestin1调节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作用机制;方法:在WT小鼠中造CMS抑郁症模型,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MS小鼠海马脑区β-arrestin1蛋白表达情况;并且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观察β-arrestin1在CMS小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在WT及β-arrestin1敲除(β-arrestin1-/-)小鼠中造CMS抑郁症模型,检测抑郁症相关病理变化:1.行为学检测:蔗糖偏好实验、新奇摄食实验、强迫游泳试验、悬尾实验,旷场,评价β-arrestin1对CMS小鼠的抑郁样行为的影响;2.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β-arrestin1对CMS小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以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3.免疫荧光实验检测β-arrestin1对CMS小鼠海马脑区神经元胞核Neu N阳性细胞数量以及突触形态指标MAP2,突触密度指标SYP荧光强度的影响;4.高尔基实验分析统计β-arrestin1对CMS小鼠神经元树突个数和树突棘密度的影响;5.RT-PCR和ELISA实验检测β-arrestin1对CMS小鼠海马组织和外周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表达和释放的影响;6.应用免疫荧光观察β-arrestin1对CMS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丢失的影响;7.应用免疫组化观察β-arrestin1对CMS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8.提取小鼠海马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OD-like receptors,NLRP3)、胱冬肽酶-1前体(Precursor-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pro-caspase1)、胱冬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以及白介素-1β前体(Precursor-Interleukin 1 betta,pro-IL-1β)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ta,IL-1β)的蛋白水平,探究β-arrestin1对抑郁症中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培养WT及β-arrestin1-/-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用LPS+ATP刺激后;1.检测细胞NLRP3、pro-caspase1和pro-IL-1β蛋白水平和细胞上清中caspase1以及IL-1β蛋白水平;2.RT-PCR实验检测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中NLRP3 m RNA的表达水平;3.CO-IP实验进一步探究β-arrestin1敲除对原代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泛素化(ubiquitination,UB)的影响。接着培养WT原代小胶质细胞给予LPS+ATP刺激后,用CO-IP和免疫荧光共标检测NLRP3和β-arrestin1是否发生蛋白互作。结果:1.β-arrestin1对CMS小鼠行为学和病理特征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在CMS抑郁症模型小鼠中,海马组织中β-arrestin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脑片荧光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在小鼠海马DG区中β-arrestin1表达上调,且主要表达在小胶质细胞上,表明β-arrestin1可能与抑郁症是具有相关性的。接着运用WT和β-arrestin1敲除鼠制备CMS模型并检测其行为学,结果发现β-arrestin1敲除后可以改善CMS小鼠抑郁样行为,包括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性的增加、蔗糖偏好率的下降以及体重的增长减少等。高效液相实验也表明β-arrestin1敲除可缓解CMS小鼠海马内部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异常,而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影响较小。应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胞核Neu N阳性细胞数目、突触形态指标MAP2以及突触密度指标SYP的荧光强度,发现β-arrestin1敲除能缓解神经元形态损伤,但不影响神经元胞核的数量。应用高尔基染色进一步佐证,β-arrestin1敲除能缓解了CMS模型制备后神经元树突个数和树突棘密度的下调,并且β-arrestin1敲除后还能缓解CMS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丢失的情况。表明了β-arrestin1能够参与CMS小鼠的病理过程。2.β-arrestin1对CMS小鼠中炎症反应和NLRP3激活的作用和初步的机制探讨由于β-arrestin1主要在小胶质细胞上表达,且炎症反应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我们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来检测CMS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实验结果表明了β-arrestin1敲除后抑制了CMS造模后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增多和胞体的增大;RT-PCR和ELISA实验结果显示,β-arrestin1敲除后可以缓解CMS小鼠海马和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炎症因子表达的上调,并且β-arrestin1敲除还能抑制CMS小鼠海马组织NLRP3炎症小体、IL-1β和caspase1表达的上调。在细胞水平上,敲除β-arrestin1后也可抑制应激后原代小胶质细胞中NLRP3的表达、上清中成熟caspase1和IL-1β分泌,表明了敲除β-arrestin1能够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接着进行机制研究,通过RT-PCR检测,我们发现β-arrestin1敲除不影响LPS+AT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NLRP3 m RNA水平的上调,因此说明β-arrestin1可能不影响NLRP3的合成,推测其可能影响NLRP3炎症小体的降解。因此运用CO-IP检测UB与NLRP3结合情况并发现LPS+ATP刺激后促进小胶质细胞的NLRP3炎症小体泛素化,β-arrestin1敲除能够进一步提高泛素化,从而促进NLRP3的降解。并且CO-IP实验发现给予LPS+ATP刺激后,β-arrestin1和NLRP3结合增多;同时免疫荧光也发现在LPS+ATP刺激下,小胶质细胞中β-arrestin1与NLRP3共定位增多。说明β-arrestin1可以通过与NLRP3结合抑制NLRP3泛素化和降解。结论:1.β-arrestin1和抑郁症具有相关性,敲除β-arrestin1能改善CMS小鼠行为学和病理特征。2.β-arrestin1参与抑郁症中炎症反应及小胶质细胞NLRP3的激活,其机制可能是β-arrestin1能与NLRP3发生蛋白互作抑制NLRP3泛素化从而影响其降解。综上所述,本文创新之处:1.发现β-arrestin1在抑郁症中表达上调且介导抑郁样行为和病理变化,参与调节CMS模型下小鼠的神经炎症,深化了对抑郁症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2.揭示β-arrestin1能够调节抑郁症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并初步阐明β-arrestin1能够抑制NLRP3炎症小体降解来调节其激活。为针对β-arrestin1为靶点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分泌蛋白Pec1对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旨在阐明铜绿假单胞菌在抵抗宿主免疫防御体系过程中的分子基础,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NCBI提供的PAO1序列库设计pec1引物,扩增PCR产物,构建重组p MD19-T-pec1质粒和重组p ET-30a-pec1质粒,原核表达、纯化并提取重组Pec1蛋白,SDS-PAGE和Western
随着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茶多酚(Tea polyphenols,以下简称TP)又以其具有保健、抗癌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而被广泛应用,因此生产过程产生大量茶多酚提取制药废水。该类废水具有有机污染浓度高、难生物降解、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色度高等特点,成为我国难处理废水之一。随着制药行业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给这类废水的达标排放带来更大难题。本论文基于浙江省公益基金项目为依托,针对浙江省南马镇某制
近年来,天然活性物质备受人们青睐,开发新型多功能天然活性物质成为研究热点。竹叶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竹叶黄酮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效的新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应用价值很高。贵州省赤水市竹资源丰富,但至今对该地竹叶深加工工业化研究方面仍然没有相关报道,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本论文为提供可靠的数据用于竹叶黄酮工业化生产,在小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中试提取研究,分别改变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酒精浓度,比较在
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钒催化剂性能的研究目标和生产目标,SO2的转化率对硫酸产量的提高以及对环境污染的控制都具有重大意义。钒催化剂的组成除活性物质钒氧化物之外,还有以碱金属硫酸盐形式存在的助剂,它们被负载在非活性多孔的硅质载体硅藻土上。因此硅藻土的品质、活性组分与硅藻土的结合方式、活性组分的存在形式是影响钒催化剂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甄选质优且应用前景高的硅藻
目的:前列腺癌在男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而居于第二位,前列腺癌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我国普查手段尚未全面推广,大多数患者往往就诊不及时,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传统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相对不足,本研究旨在寻找循环血清微小RNA表达谱,作为前列腺癌的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包含四个步骤的实验模型,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86位PC患者和8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艾拉莫德降低尿毒症患者及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拟回顾性收集PRA阳性的尿毒症患者及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药物治疗时的年龄、移植史、透析方式、透析时间、妊娠史、流产史、输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以及移植到药物治疗之间的时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病史、人白细胞抗原(Human
利用产单宁酶的黑曲霉B140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固定化方法对黑曲霉菌体固定后生物转化生产没食子酸,以生成的没食子酸的浓度和产率作为衡量指标,研究了不同固定化方法和载体对固定化黑曲霉生物转化制备没食子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固定化黑曲霉菌体生物转化制备没食子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索了固定化黑曲霉菌体对单宁酸的转化性能,获得以下结论:研究了不同的固定化载体通过吸附、包埋和交联等固定化方法对黑曲霉菌
目的1.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幕上脑膜瘤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2.探讨幕上脑膜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1.研究现场及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治疗的90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脑膜瘤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示肿瘤位于小脑幕以上;(3)接受开颅幕上脑膜瘤切除术治疗;(4)术后切除肿物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
研究背景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NIMA互作蛋白1(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s,NIMA-interacting1,PIN1)是目前发现的人体内唯一能特异性识别蛋白质中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p Ser/Thr-Pro)的顺反异构酶。其通过催化底物的顺反异构,对细胞的增殖、存活及凋亡等产生重要影响。PIN1的表达受到严格的调控,其表达失调在许多病
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ion of cervical dis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组成)尤其是髓核,在退行性改变后,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椎管内,引起脊髓、脊髓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因这种机械性的神经压迫和局部炎症刺激而出现一系列的相应神经症状。在我国,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