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丹毒丝菌分离鉴定及猪丹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斑丹毒丝菌可感染动物导致动物的丹毒病,也可感染人导致类丹毒。猪丹毒是一种严重影响中国养猪业的细菌性传染病,上世纪猪丹毒曾在我国养猪业中肆虐,后来我国在猪场中广泛使用猪丹毒相关疫苗,有效防止了该病的传播和蔓延,但是进行本世纪,猪丹毒在我国规模化猪场屡有发生,给我国的猪生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养猪业疾病的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问题愈加突出,直接导致了临床上大量耐药细菌的产生,而且抗生素药物残留也使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面临重大挑战,因此采用疫苗免疫是预防猪丹毒的最佳方式。目前我国预防猪丹毒所用疫苗包括传统的灭活苗和活疫苗,这些传统疫苗虽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全菌疫苗中存在的大量无效成份既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又会引起过多无意义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浪费机体的免疫潜力,不利于疫病的防控,同时活疫苗也存在着毒力返强的风险。因此,对近年来中国分离红斑丹毒丝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前流行菌株的流行特征,创制新型的猪丹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可以为防控猪丹毒的流行提供更加丰富的手段。本研究所获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红斑丹毒丝菌分离鉴定本研究以2012年至2018年从中国15省分离的120株红斑丹毒丝菌作为研究对象,对7个管家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从而鉴定分离株的MLST序列型,结果表明:120株临床分离株共分为3个序列型,分别是ST48、ST73和ST74,ST48是主要的序列型。从每个序列型分别随机选取5株细菌进行小鼠毒力检测,结果表明,ST48型菌株的毒力显著强于其它序列型菌株。利用微量稀释法检测7种抗生素对120株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耐药率分析结果显示:红斑丹毒丝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林可酰胺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高度耐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和头孢噻肟)高度敏感。耐药谱分析结果显示:同时耐受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等5种抗生素的菌株分离率最高,达到44.2%。6株红斑丹毒丝菌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6个基因组序列大小为1766Kb-1932Kb,预测的编码序列数量为1661-1840个,将6个基因组序列的单拷贝同源基因聚类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敏感菌株SE-RD株处在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上。对测序基因组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从红霉素耐药菌株的基因组发现疑似的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A-like,该基因首次发现于红霉素耐药菌株中,该基因转化大肠杆菌C600株,使红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提高了至少4倍。此外,在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耐药菌株的gyr A和par 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中发现3个疑似的喹诺酮耐药突变gyr A86T-I,gyr A90D-N和par C81S-I,携带86T-I突变的gyr A基因和携带81S-I突变的par C基因分别转化大肠杆菌C600株,使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提高了至少2倍。扩增新发现的红霉素耐药基因Erm(A)-like和已报道的耐药基因Erm(T),结果显示:在64株红霉素耐药株中都检测到了Erm(A)-like耐药基因,在56株红霉素敏感株中都未检测到Erm(A)-like耐药基因;在所有120株细菌中都未检测到耐药基因Erm(T),结果表明:耐药基因Erm(A)-like广泛存在于红霉素耐药株中,是红斑丹毒丝菌耐受红霉素的主要耐药基因。对已被报道的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和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sa(E)进行PCR扩增鉴定,结果表明: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的检出率为37.5%(45/120),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sa(E)的检出率为59.2%(71/120),结果表明:耐药基因tet(M)和lsa(E)广泛存在于红斑丹毒丝菌临床分离株中。2.猪丹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本实验室前期发掘并验证了Spa A蛋白是红斑丹毒丝菌重要的免疫原性蛋白,本研究用表达红斑丹毒丝菌Spa 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Spa A株作菌种,在GMP车间试制了10批猪丹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对仔猪进行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超剂量免疫以验证疫苗的安全性,对仔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以验证疫苗的效力,同时开展最小免疫剂量的研究,制备了红斑丹毒丝菌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疫苗免疫抗体的检测,并优化了抗原纯化工艺。试验表明:猪丹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其他文献
财务风险管理因其系统化、具体化、前端化、专业化,逐步成为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其主要由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组成。预警系统作为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万里行的第一步,属欲毕风险可控之功所必尽的第一役,其战略地位不言自重。预警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在警情扩大或爆发以前,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通过一系列诸如寻找警源、判断警度、提出警告、制定警策等有效措施精准把脉、对症下药,以利企业"肌体康健""长治久
互联网与文化和旅游事业的融合发展使“互联网+文旅”这一全新的旅游方式进入了人们生活,并不断提升民众对文旅事业的消费热情。作为“互联网+文旅”的直接载体,在线旅游社交平台更是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意愿等方面较强,因此能够很快接受“使用在线旅游社交平台进行旅游决策”这一新方式。此外,大学生用户也已成为各大在线旅游社交平台的核心用户群体,因此以大学生用户为研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深度学习理论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一定要做好“减负提质”,实现深度学习.尤其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课改前沿,借助深度学习理念,运用情境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复杂的数理知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积极探究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数
近年来,国家提倡“新常态”,“工程总承包模式”大量在工程领域运用,一大批大型施工企业成立自己的设计院,形成相互配合的有机统一。施工企业下属设计院由于其自身属性,依靠施工企业母公司的背景下,设计服务项目比较多,对工期的要求比较严格,这就需要设计院对多项目设计进度进行合理安排,提高设计服务效率,减少投资成本,满足甲方和总承包商的需求。本文以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模式下多项目设计管理工作流程为导入
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具备情境感知性、全向交互性、学习体验性等特征。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丰富的情境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通过语言表征模型;可以在验证探索中灵活便捷地呈现学生的思路见解,通过丰富举例验证模型;可以在对比中直观凸显知识异同,通过灵活辨析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本文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探究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数学模型意识的培养策略。
红枫湖是贵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但水体富营养化对水质一直是很大的隐患。准确了解红枫湖营养水平对保障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04—2018年的监测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借助统计学的方法,对红枫湖营养水平及其历史演化趋势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过去15年红枫湖营养水平总体上在中营养与轻度富营养之间波动;虽然2009年以来红枫湖的营养状况有所缓解,但2018年水体轻度富营养化的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技术更加先进。在教育技术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地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路径,能够通过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找到高效数学课堂构建的突破口,助力小学生数学学习整体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助力
由荒坡地开垦形成的新垦红壤普遍存在立地条件差、土壤结构不良、保肥保水性差、生产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提高土壤有机碳被认为是新垦红壤快速熟化的重要途径。为了解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在促进红壤有机碳提升及培肥效果的差异,选择黄筋泥和红砂土2种新垦土壤,通过室内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了10种常用有机物料对土壤中各形态有机碳、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中的有机碳的稳定性顺次为:风化煤腐殖酸>50%
教师做课题的积极性与可能性来自于课题研究与教学生活的相关性。课题研究从真实问题出发,任务驱动性显著,其研究模块吻合新型学习方式,尤其是项目化学习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的教师要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变革,就需要有一个教师专业形态的适应新型学习方式的“磨牙器”,课题研究就是最好的载体。教师在策划项目化学习的时候就是在做“生本课题”,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时候就是在做项目化学习的“师本研修”,二者相辅相成。着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数学课堂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化、生活化、动态化、自主化、开放化,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