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武术道德教育的多维审视

来源 :2016年学校武术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中华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论述,而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德精神对我国影响深远.学校武术作为中华武术传承的主要路径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学校武术道德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观点出发,研究认为,在学校武术教育中进行道德是学校武术教育的核心,教育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的相关观点,学校武术道德教育能提高人的道德认知,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养成人的道德行为;能提高社会文化氛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此外,学校武术道德教育的培养需要各学科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在一些方面需要辩证分析,共同促进学校武术中道德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让读者顺利地认知、接受科技消息或了解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等,是主流报纸的任务与追求,又是科普效力高的标准与要求.报纸科普,不能让读者看不懂,更不可误导读者.生产准确、科学的科普乃报人的文化责任与使命,保持大报科普水平、质量,报社应强化报人的责任意识和自检意识、行为,生产大报须一丝不苟.高品质的科普源于高素质的报人,保证大报科普品质,报人应是科普达人.力保大报科普品质,大报的记者、文字编辑、校对至少须
在科普书籍中,天文类一直是出版热点,海峡两岸亦不例外。近二十年,天文学进展快速,媒体常报导最新成果;作者开设《天文学导论》课程多年,为免授课内容陈旧,自会持续关注相关资讯,并追踪天文科普书的出版动态。从收集所得书目,作者发现:相对于大陆,台湾近年出版的天文科普书,不仅种类甚少,且涵盖的领域颇为有限,远未能较完整地呈现当今天文学的面貌。作者将分析此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可能改进的一些建议。
会议
健康中国需要健康青少年,健康青少年的养成离不开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健康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际学校健康教育主要有单设健康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保健)等合设课程两种课程模式,当前中国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了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为什么教)、内容(教什么)和主要策略(怎么教),以期能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
广东省中考体育自2014年起将100米游泳列为必考项目之一,极大地推动了游泳运动在中小学的普及和发展,2017年后会游泳的大学生人数将逐渐增多,如不加改革,广东省高校游泳教学将会陷入空前的窘境.笔者自2013年起着手对水球运动进行改良,形成助浮式水球并引入游泳课堂,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助浮式水球的特点,探讨了开展助浮式水球教学的具体做法,旨在为兄弟院校游泳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校体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其在培养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人"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然而,随着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学校体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予以关注和重视以及学校体育如何实现现代化治理.结合现代化治理的四个层面,从体育的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探讨学校体育的现代化治理。
当前,大学生溺水事件屡见报端,每一则事故无不刺痛着人们的神经.调查显示:溺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是26个发达国家中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2大死因;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更是青少年溺水事故的重灾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不会游泳,甚至普遍具有溺水经历.水域安全教育是帮助个体在涉水活动中预测、分析、控制、消除危险所开展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是世界安全大会公认的预防溺水的最有效策略;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方面;历来备受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解读国外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案例.发现国外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关注的更多的是综合效益和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层面,诸如:身体活动的体验、学校体育课程质量的提高、通过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和团队技能的学习增加成员之间的交流来预防犯罪率和提高就业能力等等.并且联合社区、医疗、警务部门来保证体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在借鉴国外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举措的基础上,对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本文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立足于"哲学的任务就是去指导如何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解读体育本质及其启示.
竹竿舞作为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技术复杂多变.将竹竿舞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健身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开发了"校本课程",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中国学校武术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认为:古代武术教育是"武为政用",以军事武术为其主要表现形式;近代由于半殖民与半封建的"土洋之争"影响,武术饱含"尚武救国"与"军国民主义"精神;而现代学校武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朝着"规范化"、"教育化"、"健身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中国武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孤立的技击术和健身术,武术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