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及启示--以高等教育专业为例

来源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成立二十周年交流会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三十周年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在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构建了一套完善独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通过综合全面的招生录取制度、科学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层层考核的学位审核制度等先进经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本文试从美国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录取制度、课程设置和学位审核制度三方面进行剖析,深刻地揭示美国高等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质量优势,并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取向.
其他文献
为贯彻实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好胜任基础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各培养单位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能力放在培养各环节的核心地位.天津师范大学实施的是围绕实践教学主线,建设关键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支驾驭基础教育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落实到位教育硕士课程的立体实践教学要求,是关键两翼.“见习—实习—学位论文”是实践教学主线,并且每一环节的实施方法是多元化的.
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领域为例,探讨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探讨了在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过程中思考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措施.探索了实验课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实践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以国际交流、学科竞赛、引入企业专家和校企合作等多种交流方式实现多方面的交流,加深学生理论知识,加速行业技术全面更新.
用自编问卷和SPSS19.0软件对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等6 所不同类型高校、共计1035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适应性及其有关特征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了调查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水平不高.被试研究生学习适应性水平因其性别、年龄、年级、学习时间投入、导师指导方式、参与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等因素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在其父母
本文对CSSCI(1998-2012)收录的3249篇有关研究生教育学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科学计量研究,以实证数据的为基础描述我国该学科研究的进展,揭示这一领域的研究特色.数据表明:研究队伍的构成具有多元化、实践性和两栖化的特点,研究队伍庞大但是能够长期稳定专门研究该领域问题的专家数量较少;研究内容具有非常强烈的改革意识,突出与强调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视“模式”和“制度”,近年来专业学位、质量保
对国内外科研能力的概念、因素结构、测评方法及工具等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根据活动——因素分析法,采用全国861名研究生的调研数据,形成了包含产生研究设想、形成研究问题、实施实验过程、分析数据、汇报研究结果等五个维度的研究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对不同背景研究生群体的科研能力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本科毕业院校类别的研究生在科研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
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例,阐明了具体政策措施的实施理念、实施成果及实施成效.实践证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使北师大研究生教育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中心任务,极大地改善了培养条件,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广阔的平台.同时,加快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创新人才,显著提升了北师大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
本文分析了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的特点及问题,研究了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综述了中国民航大学在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指出要办成全国一流的、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就必须要有全国一流的行业特色优势学科,通过优化结构布局,强化特色,走国际化道路,不断提升行业学科国内外的竞争力,从而依托这些行业特色主干学科培养出全国一流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产出全国一流甚至世界领先的行业相关领域科研成果。
本文运用史密斯模型分析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及环境因素对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进而得出一些结论:加强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法律化和体系化,构建能动的网络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目标化、明细化,优化教育环境和市场环境,以期突破我国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
文章介绍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利益相关群体.阐述了政府、行业部门、高校、导师、学生之间的关系.结合利益相关群体关系,提出进一步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本文综述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最后总结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组成部分和重点课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充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国家繁荣及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