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教科书之比较与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建设

来源 :教育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历史教科书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深化。在这一进程中,深入了解各国历史教科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并在解决我国历史教科书中诸多问题时,引为借鉴,可以更好地为未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服务。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本文以高师院校进行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教师教育改革为主题,对教师教育改革提出多系统性,多环节性和多领域性要求协同创新。并指出高师院校实现协同创新的基本路径,最后以山西师大开展协同创新为例,在协同创新机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因此,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是提高质量的灵魂,协同创新同时也是高校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产学协同创新,将协同创新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有机结合,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简介了澳大利亚、新加坡和中国内地产学协同创新模式的特点及优劣势,提出了完善中国高校产学协同创新的若干思路。
教育硕士培养侧重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学术型的教育学硕士的培养模式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效率,本文提出注意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或隐性知识(implicit knowledge)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特别是语文学科除了其应用性特征之外,还有语文本身的“顿悟”性,缄默知识的传递在培养中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视。本文在探讨缄默知识在语文教育硕士的培养中的作
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层面,它包含了科学精神的培育、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方法的引导以及科技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应试教育是导致大学生科学素质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现行大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障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要处理好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科学素质培养对知识结构的高要求与知识学习低效率之间、增加创新实践与教学资源配置之间的矛
基于2010年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用罗吉斯蒂回归法和OLS回归法分析了家庭资本拥有情况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从客观的初次就业单位性质、初次就业月薪高低和主观的初次就业满意度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的初次就业质量进行了衡量。研究发现,父亲具有的行政级别越高,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地位越高,子女去“体制内单位”就业的概率越高,其初次就业月薪也越高;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等级越高,家庭的社会联系程度越广泛,则
本文试以美、英、加、日、澳、泰等国家为代表,通过对国外中学生物教材与我国中学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生物教材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我国生物教材改革中,应加快教材多样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教材的科普性,提供学习材料;改进实验指导的编写方式;在单项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系列化教材的建设。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教科书作为商品的特性,及其出版与发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农村教育为研究重点,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论述了教科书的价格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影响,以及教科书的价格机制和利润,同时分析了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科书的选用、出版和发行之间的关系。认为教科书的出版发行确实具有高额利润,而且对家长和学生造成了负担,对普及义务教育有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