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连续加热过程中共轭亚油酸挥发性化合物形成机制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i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类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异构体混合物,是一种人体无法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它天然存在于红花油和葵花油等植物油中。本文以共轭亚油酸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半连续加热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及形成机制。为了消除不同温度下残留的风味物质,采用了一种优化后的新型的真空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萃取方法,以30、60、90、120、150、180、210℃为7个取样点检测共轭亚油酸在半连续加热过程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构成,共检测分析出6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23种、醇类8种、酮类7种、呋喃类3种、芳香族化合物8种、酸酯类5种和烷烃类6种。
其他文献
鉴于对健康方面的考虑,全球消费者饮食行为中对肉类消费减少的现象正在不断增加。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饮食可以降低中风、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因此,用植物蛋白替代肉类蛋白在人类饮食中的应用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是一种新型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PAW温热协同处理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处理方式,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从海洋环境中筛选有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以期为制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褐藻胶寡糖提供参考,为海带的精深加工提供材料,提升海带的应用价值。通过仿刺参肠道微生物诱导实验、利用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健康仿刺参肠道、海胆肠道、海带及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初筛,以DNS法、紫外吸收法测定菌株褐藻胶裂解酶酶活力,利用16S rDNA测序对菌种进行鉴定。
目的:建立一种从玳玳花中分离纯化新橙皮苷的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为高纯度新橙皮苷品的工业化制备提供技术参考。方法:玳玳花70%(v/v)乙醇提物经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初步纯化后,采用制备色谱柱为YMC-Pack ODS-A(250mm×10mm,5μm),检测波长为252nm,柱温为室温。
为了提高鱼露的品质、提升鱼露产品的安全性,本文以市场销售的廉价$鱼为原料模拟鱼露发酵的过程,优化工艺条件。实验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探讨了温度(25℃、30℃、35℃)、加曲量(5%、10%、15%)以及初始加盐量(5%、10%、15%)对鱼露发酵过程中品质以及安全性的影响。
研究了制油工艺(冷榨、微波+冷榨、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CO2萃取、亚临界流体萃取)对亚麻籽油的品质和脂质伴随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质伴随物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制油工艺亚麻籽油各具优势,超临界CO2萃取工艺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54.06%),与其他工艺相比增加了3.70%-5.31%.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古井贡酒入池醅和出池醅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共定性出171种挥发性化合物,酯类73种,醇类22种,醛酮类18种,酚类11种,呋喃类10种,酸类17种,内酯类7种,芳香类6种,其余类7种,4种醅中均含有的化合物为105种。
目的:酒糟中有较多蛋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从酒糟蛋白水解物中分离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肽并加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碱提酸沉淀法对酒糟蛋白进行提取,并利用碱性蛋白酶对蛋白进行水解,随后通过超滤、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水解多肽进行分离纯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多肽进行结构鉴定,最终通过化学实验和细胞实验测定多肽的抗氧化能力。
毛铺苦荞酒由基酒和苦荞麦等提取物两部分组成。本研究采用直接进样(DI)和液液萃取(LLE)结合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和二维气相-质谱联用仪(GC×GC-MS)在毛铺苦荞基酒和成品酒中分别定性出322种和32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醇类和酸类最多。同时通过气相-嗅闻技术(GC-O)结合芳香稀释法(AEDA)在基酒和成品酒中共鉴定出52种香气活性物质,对其进行了定量并计算了香气活性值(OAV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类别牛奶感官性质的差异。方法:以甜味、苦味、奶香气、奶油香气、焦味、奶腥味、陈旧味、氧化味、口感稠厚度、颗粒感为评价指标,选取16名培训型评价员对5种市售巴氏杀菌纯牛奶、3种超高温瞬时杀菌(UHT)奶进行感官评价,感官指标强度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和聚类分析(AHC)法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