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同与梅曾亮史学思想比较

来源 :2019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g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同与梅曾亮为江苏上元同邑好友,同受业于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就史学思想而言,管同囿于“灾不虚生”的天命思想,而梅曾亮则因应社会发展之大势,主张“通时合变”。管同为文深切时弊,精于考证,释古以期变今,而梅曾亮重史求真,认为史学研究不应拘泥于琐碎的史料考证,要注重探寻兴亡治乱之根源。管、梅二人的历史观虽略显差异,史学批评亦各有侧重,但都非常重视史学经世,反映了嘉道之际桐城派史学思想由“义理”转向“致用”的过渡特征。
其他文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文学批评理论向历史学的渗透,西方历史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或“叙事转向”,也被称为后现代历史哲学。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的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经历了一个从总体述评到纵深研究再到反思、批判乃至超越的过程。历史客观性和合理性的重思,历史理性信念的重建,都离不开后现代历史哲学的深刻洞见和理论张力。
特勒尔奇是第一位系统建立历史主义谱系的思想家,也是第一位高呼历史主义危机的思想家。在特勒尔奇出版《历史主义及其问题》之前,胡塞尔、李凯尔特和海德格尔已经意识到了19世纪以来历史主义的危机并尝试从自身的哲学立场对其加以克服。在此背景下介入历史主义议题的特勒尔奇,既在其神学研究中大量援引历史学方法,又试图克服历史主义蕴含的内在矛盾。最终,特勒尔奇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德国的神学研究,但却并未完全克服历史主
会议
柯林武德终其一生都在历史哲学的层面反思和批判西方历史思想中的实质主义和自然主义传统,从而倡导一种彻底的人文主义和历史主义思想。然而,在全球史的视野下,将柯林武德关于世界史学的探讨对勘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的讨论,可以发现柯林武德并没有从东方的中国或印度开始讨论历史学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而是将希腊的希罗多德看作是科学历史学的开创者,不自觉地把科学历史学当作了一种实质,从而没有将历史主义思想贯彻到底,不免
会议
从统一的多样性与与统一的普遍性范畴出发,诠释学的“视域融合论”与史学比较观念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现代史学比较观念出发,对多样性与普遍性、普遍性与规律性问题进行再诠释,一方面有助于理解视域融合观念与史学比较观念的内在关联,以加深对视域融合论的反思,另一方面也助于对历史比较的多样性与与统一的普遍性关系进行历史、逻辑和辩证的理解。运用多样性与与统一的普遍性的范畴来研究
会议
斯特拉波是奥古斯都时代的地理学家。他在自己的作品《地理学》中充分展现了对罗马、罗马人和罗马国家的看法、态度与观点。在斯特拉波描述的“人类居住的世界”中,罗马居于主导地位,罗马是和平的缔造者、繁荣的创建者和文明的传播者。斯特拉波作为一名希腊裔知识分子,他赞扬罗马的统治,但同时又保持着在希腊文化传统上的优越感。接受罗马统治的现实与服膺希腊文化对斯特拉波而言并不矛盾。
作为明代一位重要的史家,王圻积四十余年之功,以一己之力,在继承马端临《文献通考》体例与篇目的基础上,本着史学经世致用宗旨,纂修完成了254卷之巨的《续文献通考》,并在体例上,创设了《节义考》等“六考”。本文以《节义考》为中心,结合王圻纂著的《稗史汇编》和《三才图会》等著述,对王圻的史学思想进行了再探讨。指出,经邦济世、强调正史与野史互补,求真求实,以及强调图画在史书中功能与作用,是王圻史学思想的主
《春秋》隐公七年杜注“非执”,是由经文“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引出的一个事实判断,但推诸其他相关经传文本及注疏之依据,此判断盖仅为可能而非确然。《正义》引用《毂梁》的线索则表明,杜言“非执”更为属意其价值判断:一则立异《公》《毂》“大天子之使”与“不与夷狄执中国”之言“执”;二则以此别明左氏自身“以归”与“执”等“义例”之“义”。此为杜以《左传》解经的一个具体实践,也是三家论争亦有交汇的一个缩影。
吕祖谦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一生著述颇丰,在历史编纂学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吕祖谦对编年体进行了创新与发展,所撰《左传》研究编年体系列著作,叙事完整,重视史论;编年体史书《大事记》将一书分为“大事记”、“通释”、“解题”三部分,融合了编年与纪传叙事方法于其中。对其他史体也多有创新,其中于人物传记创立了“以文存人”的编纂方法,于类书分设“制度”与“详说”,于史钞创新了“简汰而刊削之”的编纂方法。吕祖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