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教师课程执行力现实反思与提升途径

来源 :第五届全国民族高等教育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朝鲜族教育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发扬民族的优良教育传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教育的实践树立了榜样.目前就"十一五"期间提出的"质量加特色"的朝鲜族教育发展模式逐步完善,双语教育改革、小班化教育改革、民族文化教育、单亲留守学生教育等综合性教育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朝鲜族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得到加强.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被切实地赋予了一定专业自主权,为朝鲜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培养信息化时代民族人才,这都对朝鲜族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朝鲜族教师课程执行力的现实反思,发现深受职前教育时期影响,这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师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研究空间,因此,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的过程中也应考虑其教育对象民族与职业能力的因素。
其他文献
价值取向是教科书的灵魂.教科书编写者被赋予特有编写权,教科书处处都承载着编写者的价值取向,其编写结构体系体现编写者的课程观,具体内容包含了编写者想传递给学生什么价值.运用"频度差异"分析法和文本质性分析法,对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者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涵括教科书的内容选编体系、体例设计,以及教科书内容的公民伦理、家国情怀、性别、全球教育等.
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中,"数的运算"比重最大.苏教版和康轩版1-2年级数学教材对"数的运算"的选编,在知识结构、具体内容以及例题编排等方面不尽相同,各有优劣.苏教版可借鉴康轩版的经验,合理安排单元位置,适当采用"小步走"策略,充分利用感知,丰富例题的选材,加强"数的运算"编排的科学性和可教性,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台湾地区"翰林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主题组元方式,围绕儿童生活进行选材,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编排,呈现出以美悦人、儿童本位、能力取向、利于教学等特征.这些特征对大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有一定启示:小学语文教科书要坚持儿童本位,精减课文的篇目,优化教师参考用书,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教科书补助政策,为出版界研究和开发高质量的教科书提供保障.
对于旨在真正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的新课改来说,如何改变和处理教师与教科书之间僵化的单向的"跟随"关系,从而回应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是亟需解决的重要挑战。文章依据教师对教科书的满意度和使用教科书的忠诚度界定教师与教科书的基本互动关系,并据此对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1279名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三地数学教师呈现三种典型的互动形态。内地教师认为即便教科书的内容不符课堂需求,也必须跟随
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复习旧知和预习新知的重要环节.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质量不高,是民族教育的一大难题.互联网的兴起,使教育与网络相结合,为教育创新开辟了新道路,也为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曙光.本文首先对"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做了简要概括,其次分析了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的可发展方向,最后对少数民族预科数学教育在"互联网+教
"百分比计划"是美国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在取消招生领域"肯定性行动"之后实施的替代政策,旨在缓和"肯定性行动"造成的矛盾,同时保证少数族裔高等教育入学率.但在实施过程中,"百分比计划"使得少数族裔新生注册入学率下降,并引发多样化的利益冲突与矛盾.虽然美国"百分比计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最新政策却呈现出反复与矛盾,其未来走势不容乐观.
本文尝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近十年研究论文的增长与分布、研究热点以及作者分布与合作等方面的计量研究,来探索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的研究趋势.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教育人类学领域论文的增长趋势基本符合普莱斯(D.S.Price)的四阶段理论,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研究人类学学科正处在普莱斯四阶段理论的第三阶段,教育人类学学科理论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我国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总体离散度
传统黑人高校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诞生,从一开始的隔离时代开始,黑人高校为黑人接受高等教育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黑人高校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入手,分析了传统黑人高校在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及在多样化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探究少数族裔高校价值之所在.
在这本论文中,本文根据自己个人经历,试研究蒙古国的少数民族和其中的种族问题.当蒙古国是苏联的一部分时,蒙古人放弃了记录自己家族和民族的传统.而哈尔哈部逐渐占主导地位.上世纪末蒙古国成为民主国家后,人们开始寻找辨识自己的族源.不过,很多人无法辨识自己的族源,也不接受他们族源的多元化.本文以为,缺乏关于个人族源的知识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非哈尔哈身份的主要原因.而哈尔哈仍然是蒙古社会主要的身份认同,从而导
以495名湖北来凤县土家族、苗族和汉族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心理量表调查了生活目标、心理需要满足及幸福感,探索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中学女生的内在目标和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的外在目标水平显著高于初中生,但高中生心理需要满足和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初中生;(2)内在目标、心理需要满足和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3)内在目标正向预测幸福感,并通过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地影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