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前置+分段融合工程实践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2016年湖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高校—基地—企业三方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的机制构建.探讨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之间有效对接途径和方法.探索高校、基地和企业分别与教学和科研对接的培养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教结合,快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前置+分段融合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模式.探索课程前置和案例教学的联合培养模式,将实践类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之中.探讨工程实践分段实施,融合高校、基地和企业资源的联合培养机制;研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借助项目导入和特定产业领域的实践培养平台,重点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三方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
其他文献
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而源于欧美的案例教学方法却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该方法自20世纪中后期被引入我国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有效发挥其作用.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若是兼顾讲授式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将二者的比重以教学目的为标准达到均衡,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研究方法上的培养,将会有效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国家战略发展、社会现实需要、高校办学理念差距甚远,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形式与内容适切性不强、理论与实践协同性不足、管理与评价融合性不高等问题.构建融课堂专题讨论、教育教学反哺、导师项目助研、科研论文写作于一体,以"读书研讨"活动为基石,以全程导学机制、跟踪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为保障,贯穿目标、过程及结果,协同政府、高校、企业与社会的研究生"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综合体系是培
文章阐述了公共危机管理课程传统理论教学为主模式的改革需求,利用知识循环模型,分析了传统课程中知识转化衔接环节的不足,提出引入"参与式·模拟型教学法"的设想,实行教学、科研与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案,同时希望可为其他研究生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结合科研工作中的研究项目和课题,将研究课题设置进探究式教学案例,既能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又有助于教育者实现科研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的可持续性,使教学、科研有机结合,达到研究工作中"头脑风暴"的效果.公共管理类科研课题本身具有的实践性、交叉性使其具有天然的运用于案例教学的优势,将公共管理类科研课题运用于探究式案例教学中,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科研探究拓宽对学生知识的
本文对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主要针对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一些见解,从职业道德、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技能五个方面,建立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机制,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思路.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时代下对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双创"对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发放调查问卷对湘潭大学管理类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湘潭大学实际,从提高生源质量、完善研究生考核激励制度、
文科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中,实证研究观念和能力的不足对科学研究、论文写作都有负面影响.所以,注重理解实证研究的内涵,有效运用相应观念、方法,立足于研究生、导师、教学管理的多维角度来开展教学、指导研究,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导师的指导水平、完善培养方案以及提高培养质量.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精神,以《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为指导,提出切合质量时代要求的"以能力为导向,以规范为保障,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理念,促进质量文化视角下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优化与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
本文从培养单位层面分析我国会计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借鉴国内外经验,从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学位论文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提高会计专业研究生质量的对策.
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逐渐增加,已占据研究生军团半壁江山,单一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出全方位高质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根据笔者多年的不断观察和调研,借助于理论基础,针对如何构建全方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希望能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