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格相关论文
“解镫”源于生活现象,过渡到军事术语,有解除马镫暂歇、延缓之意。后经诗论家撷取其延伸意于诗学病犯论中,旨在厘正五言诗创作节奏板......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的王国。唐代诗风兴盛,除了诗歌本身发展的文学规律外,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也是促进唐诗发达普及的......
恽寿平(原名格)生而敏慧,天赋极高,八岁咏诗惊长者,诗格超逸。明亡后,随父亲恽日初和两个哥哥辗转各地,最后一同加入王祁的抗清队伍。不久......
中晚唐五代苦吟派的诗歌崇拜和耽溺不仅基于诗教传统,还带有浓厚的谶纬诗学意蕴.一方面,汲取谶纬诗学的政治伦理意蕴建构起经天纬......
元代的诗学著述,实以诗格为中心。这种风气,承自南宋末期。其著述方式不外两种:一是以选诗形式出现的诗格,如周弼《唐三体诗》,专选唐人......
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做我讲这问题的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自古评判文章,重文采更重人格。有文采欠人品,文采暗淡;有人品欠文采,文行不远;能做到做诗共做人一色,人格与诗格同辉,必是人间极......
流传至今的晚唐五代“诗格”著作 ,在体例上 ,常前立某一格法 ,后即征引诗句作为例证 ;其所引诗句又常不标明作者或出处。本文据《......
对诗格著作个体在诗格中阐述的诗学思想与其诗歌创作实践关系的探讨是探索诗格与诗歌创作关系的基础.本文以齐己为考察个案,通过“......
诗格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某一类书的总称,包括了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格”在全唐五代的诗格作品理论中是一......
唐代以"诗格"为主的一系列诗歌理论著作,其间所论及的诗歌风格理论可以说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有宋一代.对于刘勰、钟嵘等人的观点既......
中国有句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共同的爱好让我跟张家界的一个朋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个张家界朋友的文学群里,我认识了天门行......
在唐五代诗格中,关于诗歌体式的研究较为繁盛.崔融、王昌龄、皎然、齐己等人深入文本,不仅注意诗歌体貌,而且探究诗歌的法式技巧,......
郑谷诗歌特点之一是爱僧,其表现既在他好与僧人交往,更在他写诗爱用僧字,其爱惹僧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而其提出的“诗无僧字格还......
用事是诗歌常用手法。其妙处,诗家多有论述。白居易《文苑诗格》曾说:“不用事则不精华。”黄山谷云:“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
胡风论诗最为看重的是两点:一是注重诗人的人格力量,强调做人重于作诗,只有圣洁的人生,才有圣洁的诗;一是强调诗人的主观作用,认为......
陶渊明其人其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知对象,其人格与诗格非凡的超越性往往远在世俗人们的目力与心力的观察与感受范围之外,因而对其......
《瀛奎律髓》"登览类"诗歌多以人文景观为登览地,内容丰富多样,景物描写多以俯视的视角作鸟瞰式的整体把握,诗歌风格以豪迈悲壮为主;......
谢榛立足于诗歌的构思与创作,在《四溟诗话》中提出了“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其中的“兴”是指诗歌创作的欲望或冲动;“趣”......
唐代诗格里的“势”类术语在宋元明清的文学评点中颇受重视并多被借鉴,对其加以诠释有助于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入研究。可是,迄......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有其特定的理论渊源。“势”的含义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尤其是被兵家借用......
从微观的角度具体透视诗格和诗歌创作的互动是准确认识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的苦吟诗风与诗格的“磨炼”理论、......
超脱、健朗、真率、崇道的人格特质,使苏轼之诗格呈现出率真清新、风行水上;纵笔好骂、豪放飘逸;针砭时事、匡时济世等的特点,也使其诗......
苏轼所谓"二十四韵"应解作二十四首诗,那种"唐宋人不以一首为一韵"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谓司空图"<诗......
诗格作为唐五代时期重要的诗学理论类著作,从创作技法与审美格调方面对诗歌意象的创构观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王昌龄、皎然等为......
目前存世的唐代诗法之书多残佚不全、篇幅短小,其中又有不少书籍被质疑为伪书伪撰。诗法著述在唐代出现并繁荣,是唐代律诗定型且成......
作为“江西诗派”的一宗,陈师道(号后山)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即:追求不流群俗的诗品高格,看重意挚情真的情感表达,以及崇尚句简......
宋代诗话十分注重自然生态对诗歌创作的感发作用,并将自然物象作譬喻来阐述作诗之法则、诗歌之体格。论文以《历代诗话》中的宋代......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现存的“葫芦韵”概念概有八种:“先二后四之通韵”说、“试帖诗”说、“六韵排律”说、“先二(一)后三之律诗”说、“进退格之特......
初盛唐时期近体诗经历了定型发展的过程,与此相应,此一时期诗格类著作中的近体诗创作理论也不断发展演化,按出现时期和表达观点的......
诗法是诗歌创作技巧和规则的合称,在中国古代诗学系统中最为核心、最为丰富的就是关于诗歌创作技法与规矩的论述。“文成法立”,诗......
体、势、门、格、式诸传统文论范畴在唐五代诗格中产生了新的内涵,被用以讨论诗歌创作中以句法为中心的具体技法,它们从各个不同的......
本论文包含与唐代诗歌理论有关的五个专题内容的研究,内容涉及唐代“诗格”类著作的主要部分。建立在这五个专题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