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治相关论文
民国时期,经学之存废,读经之然否,几度引发热议。1934至1935年开展的读经争论尤其值得关注。其中,唐文治作为“绝对赞成读经派”的代表......
唐文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精通理学、经学、训诂学、文章学的国学大家,是继承传统教育并向现代教育开拓的承前启后的教育家。唐文......
太仓市第一中学老校长唐文治先生是一位近代著名的爱国爱民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他提出“崇德、尚实、重文、健身”的办学思想,尤为......
一、吴其昌生平简介rn吴其昌,1904年4月26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一户平民家庭.字子馨,号正厂.幼失父母,虽生活艰困然刻苦好学.1......
民国时期,既能接续书院传统,又能顺应大学发展的时代需求,唯有唐文治执掌的无锡国专成效最彰.无锡国专的成功与唐文治所具有之君子......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就业的问题,更是关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于1920年至1930年任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前身为私立无锡中学)校长;2012年初,我们申报的课题“苏派教育......
刊刻于1903年的《英轺日记》,记录1902年4月至9月间,清廷的载振使团为庆贺英国国王登基而赴英、法、美、日等国访问的全过程.该日......
唐文治立足于经学传统,发挥其中挽救世运、匡正人心的思想,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唐文治编撰《十三经读本》,手订《提纲》,注重阐述......
唐文治一生名山事业主要集中在经学教育方面。他家学背景深厚,且得益于几位名师教导,因而幼年时期便打下了良好的经学基础。他在担......
《海宁市档案馆藏抗战英烈事迹档案汇编》已于近日出版,该书选取自浙江海宁籍文史学家吴其昌遗物中的抗战档案,汇编成册。这批档案......
在上海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活动中,被公认为任校长时间长、贡献多,对于学术风气、人格教育、人材造就影响深的,当首推唐文治先生。太......
唐文治是一位视野开阔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既正直爱国、严谨务实,又开明开放、革新进步。唐文治执掌的无锡国专在顺应世界潮流、努......
近人唐文治著《十三经提纲》一书,分经目讲论各经大义。唐文治主性理之学,对经的授受源流及真伪也有所辨正,论经提倡孔门家法,尊重前儒......
唐文治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主政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日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的思想和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唐文治等著,张京华总校,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新版,合订精装,共计6册。文章原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秉承"修齐治平"儒家理想的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在道德教育方面以身作则,以道德端其模范,以规律束其身心,以"欲成第一等人才,必先砥......
探究学者的学术交游有助于了解学者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也是研究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陈柱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广西籍国学家,治......
唐文治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0余年(1907年9月—1920年10月),建树颇多。他多方斡旋,获得政府拨款、校友捐赠、社会各界资助,建成图书馆......
摘 要: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唐文治作为学贯东西的一代国学大家,在国学遭到欧风美雨的颠覆性冲击之际,不为社会风气所移,躬身实践国......
慎独工夫是儒家君子之学的基石。民国时期,唐文治先生在其著作《大学大义》《中庸大义》及《性理救世书》中对儒家“慎独”工夫有......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称无锡国专,原名无锡国学专修馆,始创于1920年底,发起并出资建馆者为施肇曾,馆长为唐文治。在该校的创办及最......
陈柱博学多才,深得乃师唐文治赏识,加上粤桂战乱,陈柱为避祸而应乃师之召,任教于无锡国专6年,教研并进,共渡难关。辞职后,又因唐文......
《读易提纲》是唐文治先生所作《十三经提纲》第一卷有关《周易》部分的入门纲要。《读易提纲》虽为“开示初学读经门径”所作,但......
唐文治先生(1865—1954),是近代中國的經學大師與教育家,提出'讀經救國',身體力行,信守不渝,其編纂的《十三經大義》,是經......
唐文治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但既有研究对唐氏弃官从教的选择则鲜有探析,偶有涉及者亦简单地归纳......
清末“新政”时期,唐文治以朝廷倚重的“干员”身份参与新立商部暨农工商部的商政变革。他通过拟上奏折,借助朝廷推力加强各地实业......
面对中国的民族和社会危机,唐文治提出新的文道论:文化、文章和文字的消长与民族存亡密切相关,普及教育、输入文明皆赖乎国文,文章......
一、唐文治的教育生涯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茹经,清同治四年出生于江苏一个书香世家。唐文治自幼从父读书,稍长后先后......
唐文治在交通大学任职期间(1907—1920),不遗余力地引进西方科学教育,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与现代大学教育相互融合,寓传统文化......
<正> 公元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邮传部委派唐文治任邮传部隶属的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校长)。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原名南洋公......
<正>唐文治,字颖侯,号蔚芝,别号茹经。江苏太仓人。他生于1865年,卒于1954年。他在《唐文治自述》中提到,自己六岁开始读《孝经》......
唐文治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在他主持无锡国专的30年时间里,他把中国传统书院和西方大学办学制度进行了有机结合......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唐文治以“文理相通”的办学思想,重视以德育人而成为独树一帜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和育德方法,今天仍然值得我......
江南大学汪春劼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无锡的区域研究,《地方治理变迁——基于20世纪无锡的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一书,对10......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文系大学课堂的重点与难点,以往的教学主要偏重于解释字词、典故及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这种教学虽然有助于学......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外交官带着外交使命漂洋过海出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亲眼看到并体会了这些......
唐文治的文章理论的两个源头为宋明理学与桐城派。在此基础上,唐文治构建了以学者品性为核心的文统谱系以及具有三个维度的读文系......
所谓“大家国学”者,前辈大师的修为,今日大众的国学养分也。这是《大家国学》书系的编者对“大家国学”一词的释义。正因为是“大家......
唐文治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学校体育思想及实践是他办学思想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坚持“德、智、体、美”四育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