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宪相关论文
清末以降,制宪伊始。1936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史称《五五宪草》,可谓国人在制宪道路上的里程碑似的......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不断完善并走向系统化。中国共产党人在起草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草》和1947年《后甘泉后......
作为近代中国法治化的开端,清末新政可谓一波三折,颇具争议.纵然如此,却毕竟是古老中国向世界文明看齐的努力,并且冥冥中它也留给......
西子湖畔,沿着北山路一路前行,找到北山路84号,一栋依山而建的青灰色二层小楼出现在眼前。正是这里,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 ......
法国第五共和宪法是1958年颁布的.纵观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今跌宕起伏的宪法史,法国先后经历了15部形态各异的宪法,但几乎没有采取......
从清末到民国,近代化淘汰了旧政权框架下的变革措施,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已经不由自主地卷入了宪政革命潮流。然而自清末立宪到民国各......
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台独"分子企图利用"公投"、"制宪"的办法使台湾走上与祖国大陆彻底分裂的道路,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
宪政程序正当化是宪政建设的依托和目标.对于宪政建设而言,制宪程序正当化是前提,行宪程序正当化是基础,护兖程序正当化是保障.......
宪政程序正当化是宪政建设的依托和目标.对于宪政建设而言,制宪程序正当化是前提,行宪程序正当化是基础,护宪程序正当化是保障.程......
因应"五一口号"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制定新中国宪法性文件的职能,在"五一口号"的指引下,参与政治协商的各个群体的代表以达成......
【正】法国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为了铲除封建旧制度,对天主教会实行了改革的政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给教会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但由......
1913年,辛亥革命后首次国会选举尘埃落定,国民党、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成为国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四党.为了防止国会制宪时出现"党......
有贺氏通过考察民国的成立史,提出所谓"统治权转移说"理论,试图表明这样一个制宪原则:民国与其他共和制国家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民国也......
革命是一种有意识的、凝聚集体力量的变革行动,在革命后往往会出现一个制宪机会,革命者借此机会确立原则、重整秩序。比较法国革命......
二十世纪初,戴季陶对民主宪政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宣传.就其中的宪法实践理论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
在美国,乔治·华盛顿早已成为一个政治符号,代表着美国革命中的卓越德性、美好品格与不屈精神。在美国独立战争、制宪和首届政府的......
张灏教授曾指出,清末民初(1895~1920)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转型时代,在此期间,一方面的变化是中国文化取向的危机,另一方面则是......
一、导言依照国民政府26年5月18日明令宣布,曾经立法院同年4月30日删定的“五五宪草”第142条,规定“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参看......
1952年10月,斯大林建议中国尽早制定宪法,中共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1954年3月至4月,应中方请求,苏联法学专家、苏共高层先后对“五......
清末设立的资政院是清政府在仿行宪政过程中设立的一个重要的立法机关。虽然资政院院章 规定该院没有制宪权,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资......
要比较准确地理解伊斯兰教对巴基斯坦政治生活影响的程度,就必须回头追溯巴基斯坦建国后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围绕制定宪法而展开的......
在民初国会正式制宪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从这些论争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已达......
当下对于"五四宪法"历史地位的定位和描述混淆不清。通过对"五四宪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文本的比较分析,研究"......
迟云飞在《清末预备立宪》研究中提出,资政院全宗中保存的"乙全本"就是清末制订的完整宪法草案"李汪宪草"。然而在《历史研究》发......
"五四宪法"草案初稿是个被学界忽视的重要宪法文本,其对于观察和研究中国宪法制度的设计和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宪法草案初稿......
期刊
洪宪帝制覆灭、共和重光后,制宪再度提上日程。制宪过程中,议员能否兼任国务员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法制不健全是引发争议的主......
<正>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承前启后,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奠定了......
“联省自治”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思潮,它是仿效美国联邦制演变而来的。“联省自治”运动,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为谋求自强......
稳定性与变动性是宪法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立统一体,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既要坚持宪法的稳定性、权威性;又要与时俱进,兼具变动性......
《临时约法》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地位等同于宪法,国会的同意权、弹劾权、制宪权等职权也是依照《临时约法》而来。立法者的本意......
埃尔斯特认为与多数规则相联的多数主义民主隐含着一些弊病,而宪法在防范多数规则的滥用方面可以起屏障作用,这使宪法制订过程中的......
政协制度是中国现代立宪史的重要创造,是政治宪法的制度性表现,具有深厚的宪制功能、价值意蕴与演化潜力。在辛亥革命缔造中华民国......
《代顿和平协定》附件四通过条约的形式规定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宪法》。这是一个多民族、多区域国家制宪的国际试验。本文首......
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均是协商民主制宪的典范。两次民主协商制宪均有制宪代表的民主性......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传统国家主权理论正面临挑战,国家主权弱化的声音渐强,欧盟制宪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国家主权的侵蚀,被许多国......